走在老城巷子里,总能看到些苍老的槐树歪着身子生长,这些满身疙瘩的老树可不简单,从树皮到花朵再到果实,浑身都是宝,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中药里的"槐氏家族",看看这些随处可见的树木藏着哪些养生密码。
【槐树浑身都是药】
要说槐树入药,最出名的当属槐花,每到春夏之交,街上总飘着槐花特有的甜香,老辈人都知道,这时候摘点槐花做饼最合适,新鲜的槐花洗净裹上面粉,撒点盐巴锅里一烙,金黄酥脆的槐花饼就出锅了,这可不是普通小吃,《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槐花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不过要提醒一句,脾胃虚寒的朋友可别贪嘴,当心肚子受凉。
除了开花时的热闹,槐树的"退休生活"同样精彩,秋天结的槐角(槐连豆)晒干后可是治痔疮的良药,记得小时候见奶奶收了槐角,用铁锅慢慢炒黑,碾碎后泡水喝,那味道虽然苦涩,但对付便血确实管用,现在药店里卖的"槐角丸",其实就是把这个土方子改良得更科学了。
【中药铺里的常客】
在中药房的抽屉里,总能看到些黄绿色的槐米,这可是未开放的槐花蕾,药效比开过的花还要猛,老中医开方子时常会加上3-5克,专门对付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有次陪邻居王大爷看中医,大夫就叮嘱他每天用槐米泡茶,说这比降压药温和多了,不过要真想靠它治病,可得听医生的话按剂量来,别自己瞎琢磨。
说到槐树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也入药,以前在中药厂实习时,见过工人把槐树的二层皮(青黄色的内皮)切成段,这就是有名的"槐白皮",熬出来的药汤看着浑浊,喝起来发涩,却是治疗湿热痢疾的好帮手,不过现在野生槐树越来越少,正经的槐白皮可金贵着呢。
【现代研究的惊喜发现】
这些年科学家们用显微镜一照,发现槐树里藏着不少宝贝,槐花里的芦丁成分能增强毛细血管韧性,简直就是天然的"血管保护神",北京某医院做过临床实验,让高血压患者每天喝槐花茶,三个月下来血压平均降了10个毫米汞柱,不过这只能当辅助手段,该吃药的千万别自行停药。
最让人惊喜的是槐耳的培养成功,这种长在槐树上的真菌,抗癌效果比灵芝还厉害,记得去年看新闻,某药企研发的槐耳制剂已经进医保了,这对肿瘤患者来说可是个好消息,不过野生槐耳产量太低,现在基本都是人工培育的,效果会不会打折扣还得看具体产品。
【日常使用有讲究】
别看槐树药材到处都有卖,真要用还得注意门道,新鲜槐花性寒,最好先用开水焯一下再凉拌,能去掉大部分寒气,有个小窍门:蒸槐花时撒点面粉别太多,否则吃起来发粘,影响口感和药效。
要是想长期调理,建议选炒槐米,药店里卖的都经过炒制,寒性减弱了,更适合大多数人,泡茶时搭配点绿茶,既能改善味道,又能增强清热效果,不过记住别天天喝,一周三次差不多,喝多了小心拉肚子。
最后说个冷知识:槐树分国槐和洋槐,入药的必须是本土国槐,洋槐花虽然看着漂亮,但药效差远了,下次看到路边开花的槐树,不妨抬头看看叶子,国槐的叶子比洋槐圆润,而且有明显绒毛,这才是正宗的"中药槐"。
这棵从《神农本草经》里走出来的老树,历经千年依然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不过再好的东西也得对症用,就像老话说的"是药三分毒",要是拿不准自己适不适合,最好还是找大夫把把脉,毕竟咱们养生是为了健康,可别把好东西用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