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樟丹"这味药,说是祛湿气、解疮毒的宝贝,我琢磨着这名字听着耳熟,仔细一查才发现,原来这竟是从《黄帝内经》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古方药材,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藏在药柜角落里的"祛湿高手"。
要说樟丹的来历,得从古代炼丹术说起,这玩意儿其实是用纯铅经过特殊煅烧工艺炼出来的,表面泛着层油亮的金属光泽,老药工常说"七炒九炙才出丹",光是炮制过程就要反复淬炼,把铅里的火毒都炼干净,现在药店里卖的都是黑褐色粉末状,闻着有股子金属特有的凉味。
在江南水乡的老药铺,樟丹可是家家必备的"看家药",梅雨季节人身上长湿疹、脚气,抓把樟丹掺着猪油调成膏,往患处一抹,第二天准能结痂,我老家有个治疮疡的老偏方,专把樟丹和黄连粉混着用,对付那些红肿流脓的恶疮特别灵验,不过现在年轻人怕是见不着这种土方子了,都改去医院挂皮肤科了。
前些年我采访过一位专攻皮肤病的老先生,他抽屉里就常年备着樟丹,有次遇上个浑身长满红疙瘩的病人,别人都说是过敏,老头硬是凭着舌苔上的白腻和脉象里的滑数,断定是湿热作祟,开了三副含樟丹的方子,果然三天就止住了渗液,不过他也叮嘱得特别仔细:"这药就像把双刃剑,用好了是神药,用错了就是毒药。"
说到这不得不提樟丹的"暴脾气",这药性子烈得很,《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不可轻用,中病即止",现在中医院开方都特别谨慎,剂量严格控制在0.1-0.3克之间,还得配上红枣、甘草这些缓和药性的配伍,前几年网上传过有人拿樟丹治牛皮癣过量中毒的事,闹得满城风雨,其实全怪没遵医嘱乱吃药。
别看樟丹名声听着吓人,在骨科倒是位"无名英雄",老跌打师傅都知道,新鲜骨折敷药时加少许樟丹,能促进淤血吸收,我邻居王叔去年骑电动车摔折手腕,老中医给他调的接骨膏里就藏着这味药,不过现在多数改用更安全的替代品了,毕竟重金属超标的风险摆在那儿。
最近研究发现樟丹里含有铅氧化物,这可让不少人犯了嘀咕,要我说啊,老祖宗的智慧都在火候里,传统炮制讲究"煅淬九次",就是要通过反复高温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现在的中药厂更是用原子吸收仪检测重金属含量,早就不是古时候粗放的做法了。
在皮肤科诊室转悠久了,常能看见医生给顽固湿疹患者开含樟丹的药膏,有次碰上个大姐,胳膊上全是渗水的红疹子,西医激素药膏越抹越糟,老中医给她开的洗剂里就掺着樟丹,配合着拔罐放血,两周不到就收了干痂,不过看她每天小心翼翼用量的模样,就知道这药得多谨慎。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中成药里,含樟丹的多是些紫金锭、祛湿散这类传统方剂,有意思的是,这些药说明书上都会把樟丹写成"炉甘石煅",估计是怕老百姓看到"铅"字犯怵,其实只要按规矩用,倒也不必过分恐慌,毕竟老祖宗用了几千年都没断过。
最后说句实在话,这年头敢用樟丹的大夫都是真有底气的,既要懂"以毒攻毒"的古法,又要会把握现代剂量标准,咱们普通人记住三条:别自己瞎配药、别长期吃、孕妇绝对碰不得,说到底,中药讲究的是君臣佐使的搭配艺术,单拎出任何一味来硬用,都不是老祖宗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