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柜姐不会告诉你!一般中药和滋补药这5个区别,90%的人都搞混了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老张啊,你媳妇天天炖人参鸡汤,你肝火旺喝了反而流鼻血!"中药房王大夫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中药和滋补药的区别,那天抓药时隔壁大姐非要给上火的儿子灌阿胶糕,我才知道原来大家对"药食同源"的理解全歪了。

【第一坑:治病VS补身】 去年我妈腰疼去抓药,顺手买了两盒六味地黄丸当保健品,结果中医世家的表姑一眼看穿:"这是治肾阴虚的药,你妈明明湿气重还天天吃,这不养膘吗?"普通中药就像消防队,哪里着火救哪里,像黄连解毒、金银花消炎,都是针对症状开方子,而滋补药更像是营养师,人参补气、阿胶补血,得慢慢调养体质。

举个实在例子:办公室小刘痛经就喝四物汤,这属于治疗药,但闺蜜小王体虚怕冷,每天嚼几颗红枣,这才是滋补,关键看有没有明显病症,就像感冒药不能当维生素吃,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没搞懂。

【第二坑:药性大不同】 上周陪邻居李婶买黄芪,她非要把西洋参也塞进购物车,我赶紧拦住:"您舌苔这么白腻,西洋参性凉会伤脾胃!"普通中药讲究对症下药,寒热温凉各有门道,黄连治痢疾够苦寒,附子救心衰却大热,这都是救命的猛药,滋补药则温和得多,山药健脾、枸杞明目,就算吃错了顶多不吸收,很少出大问题。

就像炒菜放调料,川芎、红花这些活血药得像花椒八角适量用,而党参、熟地这类滋补品可以当主料炖汤,新手最爱犯的错,就是把治便秘的火麻仁当日常保健零食吃,结果跑厕所跑到腿软。

【第三坑:用法有讲究】 记得公司年会抽奖中的灵芝孢子粉吗?行政小妹当成咖啡天天冲饮,结果满脸爆痘,普通中药煎煮有严格讲究,医生开的七天剂量敢擅自加倍?滋补药倒是灵活,但也不是万金油,肺热咳嗽时吃等于给火山浇油,产后体虚时却是圣品。

最典型的就是阿胶,我表姐月经量少就自行服用,结果越吃越少,后来老中医指出她气血瘀滞,阿胶滋腻反而加重堵塞,这就像给干涸的河道浇沥青,表面光鲜实则暗藏危机。

【第四坑:人群禁忌多】 小区广场舞群里流传着"全民吃膏方"的风潮,连十几岁小姑娘都跟着吃固元膏,殊不知滋阴补血的阿胶糕,痰湿体质吃了只会更憋闷,普通中药忌口尚且严格,滋补药更要因人而异,就拿人参来说,林黛玉式的阴虚体质吃了会失眠,但工地搬砖的大汉可能正需要提气。

上个月亲眼看见超市导购劝孕妇喝覆盆子茶安胎,这可是有活血风险的!真正适合孕期的滋补品该是黄芩、砂仁这类,这要是搞混了后果不堪设想,就像有人给发烧病人喂羊肉汤发汗,这不是补而是添乱。

【第五坑:见效时间差】 同事阿强吃补肾中药两周就来问怎么还没反应,殊不知治疗性中药本就要按疗程服用,而滋补药更是慢工出细活,我奶奶吃黑芝麻丸三个月才见头发变黑,那些指望吃几天雪蛤皮肤就吹弹可破的,不如直接去打水光针更快。

最有趣的是健身房教练推销蛋白粉,说这是古代皇帝吃的阿胶,其实动物蛋白和植物滋补完全两码事,健身增肌吃阿胶还不如喝牛奶,这就像用灭火器当加湿器,功能错位还浪费钱。

现在知道为什么老中医总让你先辨证了吧?上次我去抓酸枣仁,大夫看我舌苔发黄直接摇头:"你心火旺还吃安神补脑的?"所以说别把当归当胡萝卜啃,也别拿三七当减肥茶,下次进药店前,先想想自己是灭火还是充电,毕竟吃错药比吃错饭更伤身,记住这五条避坑指南,别再把治病良方当保健品瞎折腾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