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中药怎么越喝越晕啊?"上周闺蜜捧着保温杯皱着眉头跟我说,杯里飘着人参片的药汤已经见底,她连着三天喝补气血的中药,倒是把十年没犯的偏头痛治好了,却添了新毛病——每到下午就天旋地转,其实像她这样被中药"补晕"的人不在少数,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中药头昏的玄机。
先分清楚是治病还是"中毒" 老张头喝了半个月治眩晕的中药,结果现在看地板都觉得在晃悠,这种情况要当心是不是药物反应过猛,就像用高压水枪浇花,力气用大了反而把苗冲歪了,有些活血化淤的药材比如川芎、红花,对脑血管的冲击就像突然开闸放水,血压低的朋友很容易出现眩晕,这时候别硬扛,赶紧找大夫调方子才是正理。
这些体质最容易出现"中药晕" 我邻居王婶就是典型例子,本身痰湿体质还非要跟着别人喝阿胶补血汤,黏糊糊的阿胶进肚就像给湿衣服又洒了层油,整个人整天云里雾里,还有种情况更隐蔽,像公司小刘这种长期熬夜的阴虚火旺体质,滋阴降火的中药喝下去,反而像火上浇油,头晕耳鸣更严重了,这就好比手机充电,得先看清插头对不对口。
三个锦囊妙计破解头晕局
-
喝药时间有讲究 现在年轻人流行"朋克养生",拿着咖啡杯喝中药,要我说,那些补气的参类药剂最好早晨空腹喝,就像给汽车加满油;安神的酸枣仁汤得晚饭后温服,好比给发动机做保养,去年我妈把治失眠的中药当成早茶喝,结果整天眼皮打架,差点撞电线杆上。
-
配伍食材很关键 我奶奶教了个土法子:喝四物汤必搭两块苏打饼干,这就像给苦药找了个伴儿,既能中和寒性又防晕乎,要是碰上含朱砂的安神药,记得来碗绿豆汤溜溜缝,比直接灌藿香正气水管用多了。
-
运动时机要拿捏 表姐产后喝益母草膏,喝完就躺床上刷手机,结果三天都没下床,后来改成早饭后散步半小时再喝药,头也不晕了奶水还足了,这道理跟喝酒似的,总得活动活动才能化解药力。
前阵子带老妈去看中医,老先生把脉时唠叨了一句:"现在人吃中药比吃快餐还急",确实如此,我们总想着中药得见效快,殊不知那些千年传承的煎服讲究才是真功夫,就像炖鸡汤要撇浮沫,喝中药也得掌握节奏,慢工才能出细活,下次端起褐色药碗前,不妨先想想自己是哪种体质,别让良药成了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