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做中药材生意的老王突然频繁晒订单,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全国中药饮片求购量突然暴涨!这让不少行外人看得一头雾水——这波行情到底是咋来的?普通老百姓又能从里面捞到啥机会?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门道。
先说说为啥突然这么多人抢着求购中药饮片,前两年疫情闹得大家对健康格外上心,中医药调理成了新宠,光我认识的中药房老板,今年黄芪、当归这些基础饮片的进货量比去年翻了两倍不止,更关键的是政策东风,国家药监局最近连发好几个文件规范中药市场,以前靠"土方子"混日子的小作坊,现在都得按GMP标准生产,直接导致正规厂家的货供不应求。
老李在亳州药材市场干了十几年,上个月他跟我喝酒时透露:"现在每天凌晨四点,市场门口就排满拉货的车,好多都是医院和药企派来抢货的。"像金银花、连翘这些抗疫药材,价格三个月涨了四成,但别以为只有大宗药材在涨,我表姐开的养生馆,连陈皮、山楂这些家常饮片都开始限量供应。
说到求购渠道,新手最容易踩坑的就是图便宜找小作坊,去年隔壁村老张贪便宜买了批染色当归,结果药检不过关被罚得裤子都快当没了,现在正规厂家都要求看三证(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认证),签合同还得备注重金属检测指标,建议大家多关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成都这几个中药材集散地的官方交易平台,最近他们刚开通了线上溯源系统。
有个冷知识很多人不知道:中药饮片其实是"千人千面"的买卖,就拿人参来说,东北的园参适合补气,长白山的野山参更侧重大补元气,上周我去同仁堂配药,老中医特意叮嘱要选春天采收的茯苓,因为这时候的松苓有效成分最足,所以说求购时千万别只看价格,得像挑红酒一样注意产地、采收季节、炮制方法这些门道。
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囤中药饮片,95后小美就在某宝上买了三年份的四物汤材料,说是"比买保健品划算多了",不过这里要敲黑板:自己囤货得注意储存!前阵子邻居把虫草扔冰箱冷冻层,结果全霉变了,其实只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像枸杞、菊花这些常温保存半年没问题。
眼尖的朋友可能发现了,现在药店里的精致小包装饮片越来越多,这背后藏着大商机——某连锁药店老板偷偷告诉我,他们把党参、黄芪做成独立小包,配上养生壶套餐卖,毛利率能到60%,更绝的是有些茶楼推出"中药下午茶",把玫瑰花、罗汉果包装成网红产品,客单价直接翻倍。
不过这行水也深得很,上周刚曝出某网红直播卖的"古法炮制阿胶",实际上是拿驴皮边角料熬的,提醒大家求购时记住三个"必须":必须看第三方检测报告、必须查企业不良记录、必须签质量保证协议,特别是批量采购的朋友,建议分三批抽样送检,别嫌麻烦,真出问题够你喝一壶的。
最后说个内部消息:据中药协会透露,明年国家要重点扶持5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像云南的三七、广西的八角这些道地药材都会纳入溯源体系,这意味着啥?现在赶紧跟基地搭上线,以后拿货成本至少降20%,就像十年前囤普洱茶的人,现在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这波中药饮片求购热潮才刚起风,不管是想开店创业的,还是单纯想调理身体的,记住别盲目跟风,多跑市场摸行情,结交几个靠谱的供应商,最重要的是——别贪小便宜吃大亏,毕竟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