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药箱时发现,老妈囤的中药材快比西药多了,仔细想想真不奇怪,咱们老百姓家里常备的中药,个个都是千年验方留下的精华,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那些藏在厨房角落、却有着大本事的中药界"顶流天团"。
枸杞:保温杯里的养生网红 要说现代人最熟悉的中药,枸杞认第二可没人敢认第一,这小红果子现在不只是中老年专利,90后的养生茶里十杯有八杯都漂着它,别看它小小一颗,《本草纲目》里可是记载着"滋肾润肺"的大功效,我那程序员表哥每天对着电脑,保温杯里永远泡着枸杞+菊花的组合,说是能明目抗疲劳,不过要提醒大家,枸杞虽好也别当零食吃,每天一把就够了,毕竟上火长痘可别来找我。
黄芪:厨房里的补气专家 去中药铺抓药,十次有八次能见到黄芪,这味"平民补品"最适合气虚体倦的人,熬汤时丢几片,立刻就能尝出甜丝丝的参味,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楼下王奶奶天天用黄芪煮水给孙子喝,她说这是老辈传下的"防感秘方",不过黄芪性格温和,要见效得慢慢来,像炖鸡汤那样小火慢煨才出滋味。
当归:女人一生的闺蜜 都说"十个女人九个归",这味被称为"妇科圣药"的当归确实神奇,我同事小林每次痛经都靠当归生姜茶救命,她妈妈更年期也用当归煲汤调理,但这味药大有脾气,得配上红枣桂圆才能压住它的燥性,最有意思的是,在甘肃老家,结婚时新娘都要咬口当归,寓意"当归(该归)",这谐音梗玩得妙啊!
金银花:家庭药箱的灭火器 夏天药箱必备的金银花,绝对是清热界的扛把子,上次全家吃火锅上火,我妈直接抓了一大把煮水,那股清甜的香气瞬间就让人平静下来,记得要选未开花的银花苞,药效最好,不过这凉性药物得像冰啤酒一样适量,阳虚怕冷的人可得悠着点喝。
茯苓:祛湿界的隐形冠军 南方朋友对茯苓肯定不陌生,梅雨季节每家都在熬茯苓粥,这白白的小块看着不起眼,却是祛湿健脾的高手,我试过用茯苓粉做面膜,据说能消水肿,虽然效果见仁见智,但敷完皮肤滑滑的倒是真的,不过要提醒下,肾虚的人晚上别喝太多茯苓水,不然起夜次数能让你怀疑人生。
陈皮:橘子皮的逆袭人生 谁能想到随手扔掉的橘子皮,晒三年就成了理气化痰的良药?广东人对此最是精通,炖肉煲汤必放陈皮,那股清香能把油腻全化解,我家常年备着新会陈皮,感冒咳嗽时就掰下一小角泡水,顿时感觉喉咙开了光,不过新鲜橘子皮可不能代替,那东西叫"橘皮",药效差远了。
甘草:中药界的和事佬 这味道甘甜的根茎堪称中药界的社交达人,不管和谁搭配都能调和矛盾,小时候咳嗽喝的川贝枇杷膏里就有它,既能止咳又能缓和药性,不过别被它的甜味骗了,高血压患者可得小心,这"国老"虽好也不能贪杯。
山楂:厨房里的消化队长 每次大鱼大肉后,我妈总会端出那碗红彤彤的山楂水,这酸酸甜甜的小果子可不简单,《本草求真》说它能"消一切饮食积滞",现在超市里的山楂丸、山楂片层出不穷,但我觉得还是老法子最管用——晒干的山楂片直接泡水,喝完肚子唱戏的声音立马小了。
这些中药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就像我家祖传的陶罐,表面粗糙内里却装着世代相传的智慧,不过再温补的药材也不是仙丹,对症才是关键,建议大家在使用前,最好还是找中医师把把脉,毕竟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讲究的就是个"度"字,你家药箱还藏着哪些宝贝?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的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