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看见朋友们在办公室用玻璃杯泡菊花茶,黄澄澄的花朵在水里舒展,看着挺雅致,可一问才知道,十个人里有八个分不清杭白菊、贡菊和甘菊花的区别,今儿咱就唠唠这低调的养生高手——甘菊花,别看它不起眼,用对了能解决现代人一堆毛病。
【认准"甘"字辈 别和普通菊花搞混了】 上次去中药材市场,发现好多摊主把不同菊花混着卖,其实行家眼里,甘菊花和普通观赏菊完全是两个物种,甘菊属菊科多年生草本,叶子自带特殊腺毛,揉碎了有浓郁的苹果香,最逗的是它的花期,别的菊花秋天开,它就爱挑初夏时节绽放,活脱脱朵反季节操作的叛逆花。
老药工教我个诀窍:买甘菊要选花瓣紧实带尖尖角的,泡开后花托呈浅绿色的才是正宗,那些花瓣松散发白的,多半是大棚种植的观赏菊,药效差着十万八千里,现在某宝上很多打着"野甘菊"旗号的,其实都是人工种植的,真想喝野生的得去皖南山区找老农收,不过人家一年就产20来斤,早被中医馆预定光了。
【千年养肝圣手 专治现代人的通病】 翻古籍才发现,甘菊入药从宋朝就开始了,苏东坡当年在黄州种药时,专门开辟块地种甘菊,还写诗夸它"仙姿高洁不争艳,暗送清香入肺肝",这花最绝的是能同时调理肝经和肺经,特别适合咱们这些天天熬夜盯屏幕的上班族。
前阵子连着加班,眼睛干得跟沙漠似的,同事给的进口眼药水越点越涩,后来老中医让我每天抓5朵甘菊煮水,趁热熏眼再喝掉,头两天没感觉,到第五天突然发现看电脑字迹清晰了,原来干纹密布的眼角居然泛着水光,现在办公桌抽屉常年备着袋装甘菊,比咖啡续命管用多了。
【喝错不如不喝!这些禁忌要记牢】 别看甘菊温和,喝错方式反而伤身,去年我妈听邻居说喝菊花茶降血压,结果每天两大壶猛灌,喝得手脚冰凉直打哆嗦,后来才明白,甘菊性凉却不寒,但得搭配枸杞、红枣中和,体寒的人最好用开水泡别煮,煮久了寒性翻倍,加点姜片就能补救。
最坑人的是硫磺熏过的劣质菊,前年在景区买过包"野菊花",泡出来水浑黄带酸味,喝了半夜跑厕所,后来才知是被硫磺熏白的陈货,真正好甘菊晒干后应该泛青褐色,闻着有淡淡草本香,泡完杯底不会有绒毛沉淀。
【厨房里的百搭小能手】 最近迷上了用甘菊做菜,发现它比薄荷好用多了,炖鲫鱼汤时扔两朵进去,土腥味全消,汤头还泛着菊花的清香,夏天做酸梅汤,放几颗甘菊代替话梅,既能解暑又不伤胃,最绝的是蒸米饭时铺一层,揭盖瞬间满屋都是果香,米饭还带着淡黄色的花纹。
有次在徽菜馆吃到道"菊花豆腐",嫩豆腐雕成菊花状,底下衬着甘菊瓣,师傅说这搭配讲究以菊香提鲜,比撒葱花更有韵味,现在我家冰箱常备密封罐装的甘菊,随取随用特别方便。
【识货人都在这样用】 真正懂行的主妇,会在霜降前囤够当年新菊,这时候的甘菊精油含量最高,晒干后花瓣厚实饱满,辨别新鲜度有个土方法:抓一把往纸上抖,粉末少的说明干燥透彻,要是花瓣发黏带潮气,八成是受潮发霉的陈货。
资深茶客教过个小窍门:甘菊配绿茶要选清明前的嫩芽,3:7的比例最相宜,头泡醒茶倒掉,二泡金汤透亮,三泡回甘带蜜香,最近跟着试了几次,果然比单纯喝菊花茶层次丰富得多。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总在立夏那天采把甘菊花洗好晾在竹匾上,她说这花吸足了春夏阳气,晒干后能存住天地精华,现在每次泡甘菊,都感觉在喝阳光的味道,要我说啊,与其花大价钱买进口保健品,不如好好利用祖辈传下来的养生智慧,毕竟这朵不起眼的小花,已经默默守护中国人的眼睛和肝脏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