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子里写的糯米藤根,是不是就是糯稻根啊?"这个问题可真把我问住了!别看就差两个字,这俩玩意儿压根不是同一种东西,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对"同名不同姓"的中药兄弟,保准让你看完再也不混淆!
先说说这糯稻根,它可是正儿八经的粮食作物衍生品,说白了就是水稻的根须,南方种水稻的朋友应该不陌生,收割完稻谷后,田里那些白花花的根须晒干就是药材,老中医说它能退虚汗、除骨蒸,特别适合半夜盗汗、小孩疳积这些症状,记得我邻居家小孩总出虚汗,他奶奶就用糯稻根煮水擦身,说是老辈传下来的土方子。
再说这糯米藤根,听着像亲戚实则八竿子打不着,人家正经身份是荨麻科植物糯米团的根,在贵州、云南这些地方的山沟沟里长得可欢实了,采药人通常在秋冬季节挖它,晒干切片后入药,这货最拿手的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跌打损伤敷它比云南白药还管用,咽喉肿痛煮水喝效果杠杠的。
要我说这俩最容易混淆的点,就是名字里都带"糯"字,其实啊,糯稻根的"糯"指的是水稻的粘性特征,而糯米藤根的"糯"纯粹是植物本身的俗名,就好比你叫"张三",隔壁村正好有个"李三",虽然都带"三"字,但确实是两个不同的人。
从长相上看差别也大着呢!糯稻根就是细长的白须须,晒干后跟金针菜似的,而糯米藤根切成片后,断面是黄白色的,带着明显的纤维纹路,老药师教我个窍门:闻味道!糯稻根有股淡淡的稻香味,糯米藤根则带着草药特有的苦涩味。
药效方面更是天差地别,去年我表姐坐月子盗汗厉害,老中医给开的糯稻根炖猪瘦肉,连吃三天虚汗就止住了,但要是她拿成糯米藤根,那可就南辕北辙了——后者性凉,产妇吃了反而容易伤脾胃,要是有人扭了脚用糯稻根外敷,那估计得疼得更厉害,这时候就得糯米藤根出场才对。
市面上也常有不良商家玩文字游戏,前阵子我就见过某网店把糯稻根标注成"糯米根",价格翻了好几倍,大家买药的时候千万要睁大眼睛,正规药店都会写全名,要是只写"糯米根",一定要追问清楚到底是"糯稻根"还是"糯米藤根"。
对了,这两个药的用法也有讲究,糯稻根多用于内服,煲汤泡茶都行,但糯米藤根外用才是老本行,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有人被毒蛇咬了,老辈人就会找新鲜的糯米藤根捣烂敷伤口,说是能解毒,当然这种做法现在不提倡,该去医院还得去。
最后给大家划重点:名字带"糯"不一定是亲戚!买药看来源,治病问功效,下次再见到药方里有这两个名字,可别再傻傻分不清了,要是实在记不住,就记这句顺口溜:"稻根止汗稻家生,藤根解毒山里长",保准不会搞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