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身体被掏空?朋友圈晒的养生茶看得人心痒痒?其实你家里厨房角落可能就藏着宝贝!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些既能当食材又能当药材的神奇存在,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养生真的没那么玄乎。
上个月陪老妈去中药铺抓药,老师傅指着当归枸杞说"这些都能炖汤",我突然开窍——原来老祖宗早就把养生融入了柴米油盐,现在年轻人流行喝奶茶,其实古人早有了更健康的"茶饮",比如春天摘点桑叶煮水,夏天煮碗绿豆百合汤,这些可不都是中药房里的常客?
说到食补界的扛把子,必须提黄芪,这味"平民人参"在我家厨房常年备着,熬鸡汤时扔几片,汤汁瞬间变得金黄浓郁,有次加班连轴转,同事看我脸色蜡黄,偷偷往我保温杯里塞了两片黄芪,说这是他们老家"续命水"的秘诀,别说,喝了一周确实感觉爬楼梯没那么喘了。
枸杞这红宝石似的小家伙最懂年轻人,泡水嫌单调?试试煮小米粥时撒一把,或者凉拌酸奶沙拉时当点缀,上次去西北出差,当地朋友教我用枸杞泡酒,说是他们爷爷辈的养生法,不过要提醒一句,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这些温补食材,不然容易上火。
女孩子们最爱的当归,其实是厨房里的多面手,记得大学室友每次"大姨妈"造访,都会用当归红枣煮蛋,那股淡淡的药香混着红糖的甜,整个宿舍都弥漫着温暖气息,后来跟中医朋友聊天才知道,这组合不仅能缓解痛经,长期喝还能改善手脚冰凉的毛病。
要说最接地气的养生法宝,非生姜莫属,小时候看奶奶煮红糖姜水治风寒,现在自己感冒初起也会切两片姜煮可乐,去年冬天雾霾重,楼下王大爷教我用姜片擦头皮防脱发,虽说效果见仁见智,但这股辛辣味确实能提神醒脑,不过要注意,晚上吃姜容易上火,这点我妈念叨了我二十多年。
现在超市都流行卖"药食同源"专区,但真要买到好货还得学会几招,比如买枸杞要选宁夏产的,颗粒饱满带点泛白才不是硫磺熏的;挑山药看断面,黏液多的准新鲜;藏红花得要柱头完整,泡水后水变金黄才算正宗,记住便宜没好货,那些十几块一大包的三七粉,多半是边角料打的粉。
最近迷上了用中药材做零食,把山楂炒成焦糖味的消食片,陈皮切丝拌在蜂蜜里当润喉糖,就连做蛋糕都敢放点玫瑰花酱,有次把党参磨成粉掺在面粉里做馒头,吓得老妈以为我乱吃药,解释半天才让她相信这本来就是古代的"神仙饵"。
当然也不是所有药材都能随便吃,像何首乌就得经过炮制,生吃可能伤肝;人参虽好,但年轻人火力旺,吃多了反而流鼻血,建议新手从"药食同源"目录里的87种开始尝试,这些是国家认证可以日常食用的,要是拿不准,就去问问中药房的大夫,他们最懂"是药三分毒"的道理。
说到底,中药材的妙处就在于润物细无声,不像西药见效那么快,但坚持吃段时间,会发现皮肤透亮了,睡眠安稳了,连体检报告上的小箭头都少了,就像我外婆说的:"养生就像存钱,年轻时零存整取,老了才有利息。"这个冬天,不妨从厨房角落翻出那些尘封的中药材,给自己煮碗热乎乎的养生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