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而玉米须往往被人们当作废弃物随手丢弃,但实际上,玉米须是一味有着诸多功效的中药材,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玉米须中药材。
玉米须中药材的基本信息
来源与产地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玉米在我国各地均有广泛种植,所以玉米须的来源十分丰富,不同产地的玉米须在质量上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功效相近,北方地区由于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产出的玉米须品质相对较好。
形态特征
玉米须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厘米,直径0.5毫米,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质柔软,气无,味淡,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采收与炮制
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玉米须,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一般只需将其洗净,晾干即可生用。
玉米须中药材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
玉米须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它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无论是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还是肝硬化腹水等,玉米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肿症状。
平肝利胆
玉米须能够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黏稠度及胆红质含量,有一定的利胆作用,可用于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它还具有一定的平肝作用,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降血糖、降血脂
现代研究表明,玉米须中含有的皂甙、黄酮类物质等成分,具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糖代谢,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益处,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玉米须中药材的应用方法
药用方剂
- 玉米须饮:玉米须30克,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此方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 玉米须茵陈汤:玉米须30克,茵陈15克,水煎服,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可用于黄疸型肝炎。
食疗方法
- 玉米须薏仁粥:玉米须20克,薏仁30克,大米50克,先将玉米须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薏仁、大米洗净,加入玉米须汁中,煮成粥,此粥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消肿的功效。
- 玉米须茶:将玉米须洗净,晾干后切碎,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有减肥瘦身、利尿排毒的作用。
玉米须中药材的使用注意事项
用量
玉米须的常用量为15 - 30克,鲜品用量可适当增加至60克,但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病情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禁忌人群
虽然玉米须一般来说比较安全,但低血压、低血糖患者应慎用,因为玉米须有一定的降血压、降血糖作用,可能会导致血压、血糖进一步降低,孕妇在使用玉米须前,也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玉米须中药材FAQ常见问题大全
问:玉米须中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相应的症状,如水肿、小便不利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长期服用,但如果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因为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流失,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玉米须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长期服用过程中,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观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
问:玉米须中药材和什么搭配效果更好?
答:玉米须可以和多种中药材搭配,以增强其功效,和薏仁搭配,薏仁具有健脾渗湿的作用,与玉米须一起使用,对于水肿、湿气重的人群效果更好;和茵陈搭配,茵陈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功效,二者合用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和菊花搭配,菊花能清肝明目,与玉米须搭配可起到平肝清热的作用,适合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患者。
问:玉米须中药材怎么保存?
答:干燥的玉米须应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保存,避免受潮发霉,可以将其装入密封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放在橱柜里,如果是鲜玉米须,可将其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能保存数天,但需要注意的是,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其药效。
玉米须中药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健康资源,合理利用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益处,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