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简介
附子,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中药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在中医领域,附子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其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在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附子的种类及特征
(一)盐附子
- 加工方法:选取较大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 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 特征:呈圆锥形,长 4 - 7cm,直径 3 - 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二)黑顺片
- 加工方法: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 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 特征: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 1.7 - 5cm,宽 0.9 - 3cm,厚 0.2 - 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三)白附片
- 加工方法: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 0.3cm 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
- 特征: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 0.3cm。
种类 | 加工方法 | 特征 |
---|---|---|
盐附子 | 浸入胆巴水溶液、煮透、水漂、切片、浸漂、染色、蒸、烘干 | 圆锥形,灰黑色被盐霜,横切面有盐霜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 |
黑顺片 | 浸入胆巴水溶液、煮透、水漂、切片、浸漂、染色、蒸、烘干 | 纵切片,上宽下窄,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有光泽 |
白附片 | 浸入胆巴水溶液、煮透、剥皮、切片、浸漂、蒸、晒干 |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 |
中药图片 附子 FAQ 常见问题大全
问:从中药图片中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附子?
答:从中药图片区分不同种类附子可从颜色、形状和质地等方面入手,盐附子外观呈圆锥形,颜色灰黑且被盐霜覆盖,横切面上能看到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黑顺片是纵切片,上宽下窄,外皮为黑褐色,切面暗黄且油润有光泽,半透明状;白附片则无外皮,呈现黄白色,半透明状,厚度相对较薄。
问:中药图片中的附子颜色异常,还能使用吗?
答:如果中药图片中的附子颜色明显异常,比如盐附子颜色不是正常的灰黑色,而是有明显的霉变发黑或其他异样色泽;黑顺片颜色过于灰暗且无光泽,或者白附片颜色发黄发暗失去了正常的黄白色半透明感等情况,一般不建议使用,因为颜色异常可能意味着附子发生了变质,如受到霉菌污染、储存不当导致化学成分改变等,使用变质的附子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药效,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问:在网上搜索中药图片 附子时,怎样确保图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答:要确保搜索到的中药图片 附子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可通过以下途径,一是选择专业的中医药网站、数据库,如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医药数字图书馆等,这些平台的图片来源可靠,经过专业审核;二是参考权威的中医药学术著作、教材中的图片,许多中医药大学出版的教材都有准确的中药图片;三是关注知名中医药机构、院校的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他们发布的图片通常比较准确和专业。
附子的药用价值及应用
附子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常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与干姜、甘草配伍,可增强回阳救逆的功效,用于治疗亡阳虚脱之证;与肉桂、熟地等配伍,能补火助阳,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等病症,在现代医学研究中,附子还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等作用。
附子的使用注意事项
附子有毒,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量和用法,孕妇禁用,阴虚阳亢者忌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中毒症状,如口舌麻木、头晕、心慌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附子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通过观察中药图片 附子,我们能更直观地认识这味药材的特征,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