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医学的宝库中,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悠久的历史备受关注,很多人都想了解中药药名及作用是什么,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药名及作用。
常见中药药名及作用列表
中药药名 | 所属类别 | 作用 |
---|---|---|
人参 | 补气药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可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 |
黄芪 | 补气药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 |
当归 | 补血药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 |
熟地黄 | 补血药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药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可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 |
连翘 | 清热解毒药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常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等。 |
麻黄 | 解表药 |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
桂枝 | 解表药 |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主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 |
中药药名及作用是什么FAQ常见问题大全
问:茯苓的药名及作用是什么?
答:茯苓是一种常见的利水渗湿药,它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茯苓可以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状,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对于各种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在健脾方面,它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其宁心安神的作用也有助于缓解失眠、焦虑等情况。
问:枸杞子的药名及作用是什么?
答:枸杞子属于补阴药,它的主要作用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常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枸杞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枸杞多糖、类胡萝卜素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长期食用枸杞子可以改善肝肾阴虚的症状,提高视力,延缓衰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问:天麻的药名及作用是什么?
答:天麻是息风止痉药,它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天麻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缓解因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对于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它可以起到祛风通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合理配伍和应用,在使用中药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中药药名及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