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领域,中药的加工方法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药效、质量和保存期限,中药加工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为您详细介绍。
常见中药加工方法
净制
净制是中药加工的第一步,目的是除去杂质、非药用部位及变质部分,使药材纯净,保证用量准确,常见的净制方法有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
- 挑选:用手工挑出杂质、非药用部位及变质品,从柴胡中挑出残留的茎基、泥土等杂质。
- 筛选: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分离药物与杂质,如将苏子、车前子等细小种子类药材中的泥土、砂石等杂质筛去。
- 风选:利用药物与杂质的悬浮速度不同,借助风力分离药物与杂质,像金银花、菊花等花类药材,可通过风选除去花梗、碎叶等杂质。
- 水选:将药物通过水,利用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使杂质漂浮或沉淀而除去,如乌梅、山茱萸等药材,经水选可除去泥沙、虫蛀品等。
切制
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块、丝等,切制的目的是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制剂、便于鉴别和贮存。 |切制类型|适用药材|示例| | ---- | ---- | ---- | |片|质地致密、坚实者|如大黄、白芍等,切成薄片,厚度为 1 - 2mm;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切成厚片,厚度为 2 - 4mm| |段|全草类、形态细长、质地柔软的药材|如薄荷、荆芥等,切成 10 - 15mm 的段| |块|质地疏松、粘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葛根等,切成 8 - 12mm 的立方块| |丝|皮类、叶类和较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厚朴等切成细丝,宽度为 2 - 3mm;荷叶、枇杷叶等切成宽丝,宽度为 5 - 10mm|
炮炙
炮炙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而对中药材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常见的炮炙方法有炒、炙、煅、蒸、煮等。
- 炒: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清炒又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芥子等;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如焦山楂、焦神曲等;炒炭是将药物炒至表面黑色、内部焦褐色,如地榆炭、蒲黄炭等,加辅料炒常用的辅料有麸皮、米、土、砂、蛤粉等,如麸炒白术、米炒党参等。
- 炙: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常用的液体辅料有酒、醋、蜂蜜、姜汁、盐水等,如酒炙大黄、醋炙香附、蜜炙甘草等。
- 煅: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炮制方法,分为明煅、煅淬和暗煅,明煅是将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适当容器内进行煅烧,如白矾、石膏等;煅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如自然铜、赭石等;暗煅是将药物置于密封的容器内,加热煅烧,如血余炭、棕榈炭等。
- 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分为清蒸和加辅料蒸,清蒸是不加辅料的蒸法,如清蒸地黄、清蒸桑螵蛸等;加辅料蒸是加入酒、醋等辅料进行蒸制,如酒蒸山茱萸、醋蒸五味子等。
- 煮:是将药物与水或辅料置锅中同煮的方法,分为清水煮、药汁煮、醋煮、豆腐煮等,如清水煮川乌、甘草汁煮远志、醋煮芫花等。
中药加工方法有哪些 FAQ 常见问题大全
问:中药加工中的净制方法都能去除哪些杂质?
答:净制方法能去除多种杂质,挑选可除去混入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以及变质品,像柴胡中的茎基和泥土;筛选能分离与药物体积大小不同的杂质,如种子类药材中的泥土、砂石;风选可除去与药物悬浮速度不同的杂质,如金银花中的花梗、碎叶;水选能去除比重与药物不同的杂质,如乌梅中的泥沙、虫蛀品。
问:切制中药时,不同类型的切制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答:不同类型的切制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切片时,质地致密、坚实的药材切成薄片,厚度为 1 - 2mm;质地松泡、粉性大的药材切成厚片,厚度为 2 - 4mm,切段适用于全草类等细长柔软的药材,长度为 10 - 15mm,切块针对质地疏松、粘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切成 8 - 12mm 的立方块,切丝时,皮类等切成细丝,宽度为 2 - 3mm;叶类等切成宽丝,宽度为 5 - 10mm。
问:炮炙中药时,炒、炙、煅这几种方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炒是通过加热使药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清炒根据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是借助辅料增强或改变药物性能;炙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煅是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明煅直接加热,煅淬是煅烧后投入液体辅料,暗煅是密封加热,主要目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或改变药性。
中药加工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了解这些加工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