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痘千万别乱挤!"这是我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口听到的最多叮嘱,作为被痤疮折磨了三年的"老痘友",我决定亲自探个究竟——这所三甲医院到底能不能治好顽固痘痘?
痤疮不是简单的"上火" 在皮肤科诊室,主任医师拿着皮肤镜给我做检查时,我才知道自己脸上的痘痘分三种类型:红肿的炎性丘疹、藏在皮肤里的闭口粉刺,还有摸起来像砂纸的结节囊肿。"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和内分泌、遗传、作息都有关系。"医生边记录病历边解释,"你们年轻人总说'上火',其实只是诱因之一。"
广西医科大的治疗"组合拳"
-
精准检测找病因 在医学检验科做了激素六项检查,报告显示我的睾酮水平偏高,医生说这可能和熬夜导致的内分泌失调有关,他们还开了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发现我的角质层含水量只有正常值的60%。
-
中西结合治疗方案 中药科开的调理方子让我有点意外:不是网上流传的"祛痘茶",而是根据体质调配的个性化药方,配合西医的红蓝光治疗仪,照光时护士会贴心地给眼睛戴上防护罩,最惊喜的是医美科的"针清+导入"套餐,清完痘后立即用玻尿酸导入修复,第二天脸就不红了。
-
分阶治疗有讲究 对于我这种中度痤疮,医生制定了三个月的疗程表:第一个月控制炎症+调节角质,第二个月淡化痘印+修复屏障,第三个月巩固预防复发,每次复诊都会用VISIA检测仪对比皮肤状态变化。
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在候诊区和病友聊天才发现,很多人花过冤枉钱,有个姑娘在美容院办了万元祛痘套餐,结果满脸瘢痕增生,还有个男生网购"特效药膏",用了含激素的药膏导致皮肤萎缩,医生提醒:"来路不明的祛痘产品就像在皮肤上'赌博',我们每年接诊几十例激素依赖性皮炎。"
日常护理才是持久战
-
洗脸误区大揭秘 水温控制在32℃左右最合适,医院自制的氨基酸洁面慕斯洗完不紧绷,护士教我用一次性棉柔巾擦脸,避免毛巾滋生细菌。
-
饮食清单要更新 奶茶里的奶精、火锅里的辣油、熬夜时的炸鸡,这些才是真正的"致痘刺客",营养科开的饮食方案里,居然有补充Omega-3的深海鱼油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
-
防晒不是可选项 医用防晒霜成了我的新宠,SPF30足够日常防护,医生特别提醒:"紫外线会加重炎症后色素沉着,阴天也要涂防晒。"
亲历治疗全过程 第一次针清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护士的操作让人安心,清痘用的一次性无菌器械,每个步骤都会消毒,配合着蓝光治疗,一周后红肿痘痘就瘪下去了,最明显的改变是出油量减少,以前半天就能吸满一张吸油纸,现在到下午才泛油光。
防复发才是真本事 第三个月开始,医生调整了方案,把抗生素换成了维A酸类药物,现在养成了随身带保湿喷雾的习惯,办公室常备医用敷料,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看成分表,护肤品里敢用"透明质酸"却躲着"肉豆蔻酸"。
就医小贴士
- 挂号攻略:皮肤科普通号30元,专家号50元,建议提前在公众号预约
- 就诊准备:停用所有护肤品,素颜就诊;女性避开生理期测激素
- 治疗费用:基础治疗每月500-800元,医保可报销部分项目
- 学生福利:凭学生证可以申请周末绿色通道
看着镜子里越来越平滑的脸,终于明白为什么广西医科大的皮肤科总是排长队,治疗痤疮就像培育幼苗,需要专业指导加上细心养护,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医院的朋友,真心建议挂个号试试看——毕竟脸只有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