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最怕啥?十有八九是娃半夜发烧!看着温度计蹭蹭往上升,喂药怕伤身,不喂又怕烧坏,这种煎熬我懂,今天跟姐妹们掏心窝子聊聊,我家三代人用过的儿童退热中药方,还有这些年攒下的真实护理经验。
前年大宝突发高烧那晚,我抱着滚烫的小身子在医院走廊来回踱步,输液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护士拿着冰凉酒精棉球的动作,都让我心里发紧,突然想起外婆说的"柴桂退热汤",凌晨三点冲进厨房翻出干桂花和柴胡,没想到天亮时真就退了烧,现在每次家里备着这些草药,心里踏实多了。
很多妈妈跟我当初一样,觉得中药见效慢,其实只要对症,有些方子比西药还快,像柴胡这味药,《本草纲目》里就说它"退热而不伤阴",特别适合孩子稚嫩的脏腑,我们常用柴胡5克、桂枝3克、白芍5克煮水,味道微苦带点甘甜,加点红糖孩子都不抗拒,去年隔壁妞妞流感发烧,喝了这个方子,当天下午就活蹦乱跳去上学了。
要说最管用的还得数葛根芩连汤,记得小侄儿积食发烧那会儿,小脸通红,肚子烫得像小火炉,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葛根10克、黄芩5克、甘草3克,再加上炒山楂和神曲各6克,这组合既清内热又消食导滞,喝两次就退烧了,关键是这些材料在同仁堂都能抓到,价格比进口退烧药便宜多了。
不过姐妹们可别照搬方子!去年同学群里有人直接抄走我的药方,结果她家宝宝是风寒感冒,越喝越严重,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风热感冒用银翘散,暑湿发热用香薷饮,积食发烧要加消食药,建议第一次用中药退烧,一定带孩子去找靠谱中医把个脉,就像给咱们大人看病要找专家一样。
熬药也有小窍门,砂锅加水没过药材两指宽,大火煮开转小火咕嘟15分钟,倒出药汁再添水二次煎煮,两次药汤混合分次喝,我闺女最爱看药罐冒热气,说像武侠剧里的神仙汤,要是孩子嫌苦,加块冰糖或者兑点蜂蜜,效果不打折扣。
特别要提醒的是,38.5℃以下低烧可以试试中药,超过这个温度或者反复发烧,该吃布洛芬还得吃,去年冬天二宝烧到39.8℃,我守着中成药贴敷涌泉穴,半小时体温不降立马送医院,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千万别学我当年死扛。
平时养护更重要,我家保温杯里常年备着菊花陈皮茶,每周给孩子煮两次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既能健脾祛湿,又能增强抵抗力,上周末带娃爬山,包里塞着晒干的薄荷叶,渴了泡水喝,清凉解暑预防中暑发烧。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当妈后手机里存的不该只是退烧药说明书,更要有几个应急中药方,但记住任何方子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毕竟每个孩子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宇宙,希望这些祖辈传下来的智慧,能让咱们在孩子生病时多份从容,少些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