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身边朋友念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真到调养起来又犯难,有人疯狂吃保健品,有人跟风练八段锦,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唐中药方剂才是真香警告!今天就带大家挖一挖那些藏在古籍里的养生密码,保证让你看完直拍大腿——原来古代智慧这么顶用!
要说唐代的医药成就,那可是中医发展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药王孙思邈一部《千金要方》加《千金翼方》,直接把中医临床推上新高度,您知道吗?现在药店里卖的六味地黄丸、磁朱丸这些明星中成药,往上倒几代都是唐代方子,更绝的是,这些方剂就像乐高积木,懂行的老中医总能根据症状玩出新花样。
先给大伙儿开开眼,说说唐代最出名的"三黄泻心汤",这方子看着简单——大黄、黄连、黄芩各等份,却是治疗实热证的狠角色,隔壁王叔去年心火旺得上蹿下跳,老中医给他开了这个方,三副药下去火气全消,不过可别自己瞎试,这方子药性猛得很,得让大夫把过脉才成。
再唠唠"青蒿鳖甲汤",这方子可是救了不少人,当年霍将军打匈奴时士兵染疟疾,随军郎中就是用青蒿配鳖甲熬汤救急,现在研究发现青蒿素治疟疾比奎宁还灵,诺奖都颁给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了,有意思的是,这汤煮法讲究"后下青蒿",就是其他药煮好前5分钟才放青蒿,不然有效成分全跑光。
女孩子们注意了!唐代有个"玉容散"堪称古代SK-II,珍珠粉、白芷、茯苓磨细敷脸,武则天天天用这个养颜,我闺蜜试了两个月,原本满脸痘印淡得像开了美颜滤镜,不过提醒一句,药材得选对版本,现在有些珍珠粉掺贝壳粉,用了反而烂脸。
说到食补,不得不提"当归生姜羊肉汤",这方子在陕西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炖,羊肉切块焯水,加当归、生姜炖两小时,冬天喝一碗从头暖到脚,去年我妈关节炎发作,老中医就让她早晚喝这个汤,说比膏药管用多了,不过羊膻味确实冲,建议加萝卜红枣中和。
最近熬夜党必备的"酸枣仁汤"也是唐代古方,炒酸枣仁捣碎,配上川芎、茯苓煮水,专治失眠多梦,我们办公室程序猿小李连熬三宿后,拿这方子当茶喝,三天就找回了黑眼圈消失的快乐,但千万别白天喝,不然上班能直接睡成午觉冠军。
这些古方看着神,其实道理特别接地气,甘麦大枣汤"就三味药——甘草、小麦、大枣,却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利器,张阿姨潮热盗汗半年,西医激素疗法不敢用,老中医开了这个方,喝着甜甜的汤药居然把症状稳住了,关键这三样都是家常食材,安全得很。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千年老方也不是万能灵药,就像"桂枝汤"号称调和阴阳,但感冒发烧时喝可能火上浇油,去年我着凉咳嗽,看网上说喝川贝雪梨汤,结果咳得更厉害,后来才明白这方子只适合燥咳,寒咳喝了雪梨这种寒凉物反而坏事,所以啊,用古方前真得找明白人指点。
现在有些中医馆玩出新花样,把唐代方剂做成药膳、药茶甚至药妆,像"七白膏"改良成面膜,"枸杞酒"升级为养生果酒,效果还真不错,但最绝的要数某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用纳米技术提取青蒿素,药效提升三倍不说,苦味还没以前那么冲。
说到底,唐中药方剂能火到今天,靠的就是"简、便、验、廉"四字诀,不像现在某些保健品吹得天花乱坠,这些古方都是实打实从千万次临床试验里爬出来的,不过再好的方子也得对症,就像钥匙开锁,得找对孔才行,建议大家收藏几个经典方,不舒服时拿出来对照症状,该就医就医,该调理调理,这才是科学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