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这个词听着就让人头疼,我身边好多朋友都被折腾得不行,同事小王以前总说"吃饭就像上刑场",稍微多点应酬就疼得脸色发白,后来他姥姥给寄来个土方子,说是祖辈传下来的养胃秘方,结果真把十年的老胃病给调好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中药铺里的养胃宝贝,说不定你家里药箱里就躺着几味呢!
要说最懂胃的中药材,砂仁绝对排得上号,这小家伙别看个头不大,却是岭南人家灶台上的常客,记得去年去广东出差,当地朋友家炖汤必放砂仁,说是这样能暖胃驱寒,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砂仁含有的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就像给生锈的门锁滴润滑油,特别适合那种吃多了胀气、打嗝反酸的人,最简单的用法是煮粥时放5克,煮到米开花时放进去,焖一会就行,喝上两周,你会发现饭后肚子没那么鼓了。
白术这味药特别有意思,老中医都叫它"脾脏的贴身保镖",我邻居张阿姨以前总是凌晨三点准时胃疼,去医院查又没大毛病,后来中医给她开了白术配黄芪的方子,没想到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白术最适合那种吃饭不香、舌苔白腻的人,它能把脾胃里的湿气像拧毛巾似的挤出来,现在超市里还有卖白术粉的,早晚冲一杯,比喝咖啡养胃多了。
说到茯苓,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药店看到的"四神汤"配方,这味白白的东西像是山药片,其实是松树根下的宝贝,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十个有八个是湿气重导致的胃胀,上周我试了网友推荐的茯苓陈皮茶,上午泡一大壶,下午整个人都轻松了,特别是吃完火锅后来一杯,那感觉就像给肠胃做了个SPA,不过要提醒下,茯苓要买切块的,打粉的可能有掺假。
甘草绝对是中药界的交际花,什么方子都要掺一脚,但你可别小看这个甜丝丝的根,它可是修复胃黏膜的高手,我朋友做销售的,经常喝酒应酬,包里总揣着甘草含片,他说酒前嚼两片,第二天不会火烧心,不过要记住,甘草不能长期吃,不然反而伤气,最好搭配其他药材,比如和山楂一起泡水,酸酸甜甜的特别开胃。
要说杀菌消炎,黄连当仁不让,但这东西太苦了,我试过直接含嘴里,苦得直冒口水,后来学聪明了,用黄连5克加蜂蜜腌着,每天早饭前挖一小勺,这个偏方是我老家一个老中医给的,专门对付幽门螺杆菌,不过黄连性寒,胃寒的人要慎用,最好配上生姜一起煮水喝。
最近直播带货很火的猴头菇饼干,其实就是取经中药材猴头菇,这蘑菇长得像猴子脑袋,治胃病却有一手,新鲜猴头菇炖鸡汤最养人,但我这种懒人直接买口服液,早晚各一支,连续喝一个月,之前隐隐作痛的胃居然老实了,不过要认准蓝色帽标识的保健品,别买成饲料级的。
说了这么多药材,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调理,我表姐就是典型例子,前几年查出萎缩性胃炎,西医说只能控制,后来她严格按照中医嘱咐,春天用丁香桂花泡茶,夏天喝荷叶粳米粥,秋天吃百合南瓜羹,冬天炖党参黄芪鸡汤,两年下来,现在吃火锅都能涮毛肚了,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这些方子最好先问过大夫再试。
最后给大家个小贴士:这些药材别一股脑全用上,就像炒菜不能把所有调料都下锅,砂仁配鲫鱼熬汤最鲜,白术和鸡肉是绝配,茯苓适合跟薏米搭伙,甘草找菊花作伴,黄连必须拉上红枣,记住了吗?下次去中药店抓药,不妨试试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养胃智慧,说不定比你的胃药还管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