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昨天下楼扔垃圾没留神,一脚踩空直接磕台阶上了,看着小腿上紫葡萄似的淤青,我摸着手机犹豫要不要点外卖买云南白药,这时候隔壁王奶奶扒着门框探头:"小年轻就是毛躁,给你个祖传的消肿方子......"
要说这淤伤啊,搁以前叫"血瘀",老中医们可有一套对付的法子,前阵子我表弟打篮球撞青了膝盖,医院拍片说没事让回家养着,结果他媳妇不知道从哪翻出个土方子,拿白酒泡了艾草天天给他擦,三天就能瘸着腿去上班了。
其实咱们身上这些乌青块,中医看来就像下水道堵了,跌打损伤后气血不通,血液淤积在皮下就成了难看的青紫色,这时候光贴膏药就像给堵住的水管外面包保鲜膜,治标不治本,真正要让淤血散开,得用能活血化瘀的药材把"堵塞点"冲开。
我特意跑去中药房蹲了半天,发现师傅们配活血化淤的方子总少不了几味"常胜将军",排在头一号的是三七,这玩意儿又叫"金不换",粉质细腻得像面粉,药店老板教我个笨办法:直接拿黄酒冲着喝,那股子辛辣顺着喉咙下去,第二天淤青边缘就开始发黄褪色。
还有个红得发艳的藏红花,别被电视剧骗了真拿去泡澡,老药师教我每次揪几根须须,用保温杯焖半小时当茶喝,刚开始嫌它味道淡,结果连喝两天发现早上起床没那么僵了,估计是把夜里沉积的淤血悄悄运走了。
最绝的是厨房里就有的食材方,记得去年我妈崴脚,肿得跟馒头似的,我爸愣是用生姜捣烂掺红糖敷了两天,硬是把肿包消下去大半,后来才知道这叫"辛温发散",生姜里的姜辣素带着淤血四处逃窜,红糖负责补气推着走。
不过这些土方法也有讲究,刚受伤24小时千万不能热敷,这时候血管破了正往外渗血,热敷等于火上浇油,得先用冰袋裹着毛巾冷敷,等过48小时淤血凝固了,才能用热毛巾或者艾灸温通经络,我就见过健身房教练教人崴脚马上泡脚,结果肿成猪蹄的惨剧。
说到艾灸,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老土,但上次我同事摔了尾椎骨,去医院查不出毛病却疼得不敢坐,老中医让她趴在床上熏艾条,袅袅青烟里说是在"拔毒外出",结果当天她就能慢慢挪着去上厕所了,原理有点像用热气把凝固的淤血重新融化了。
要是嫌煎药麻烦,现在药店都有现成的中成药,像是跌打丸、七厘胶囊这些,里面都藏着秘密武器,我试过把七厘胶囊拆开,用里面的药粉调醋敷淤青,凉飕飕的特别过瘾,不过要注意有些成药含麝香,孕妇千万碰不得。
最近我还发现个新大陆——中药泡脚,不是随便抓把草煮煮,而是要讲究君臣佐使,当归、川芎、丹参这三味药各抓一把,煮开后连渣带水倒木桶里,泡脚时加点米酒,借着水温把药性往腿上引,泡完第二天你会发现,原本青一块紫一块的地方开始出现蜘蛛网似的红血丝,这就是淤血在撤退的信号。
这些法子也不是万能灵药,上周楼下张叔被电动车撞了,胳膊淤青发黑还发烫,这明显是伤到骨头了,我们赶紧送他去医院拍片,好在没骨折,所以说如果淤伤范围大、疼痛剧烈或者两周不消退,该拍CT就拍CT,别耽误正经治疗。
最后说个冷知识:淤青颜色变化暗藏玄机,刚受伤时鲜红色说明出血点浅,要是慢慢转成青紫色,恭喜你凝血功能正常,最怕那种乌黑发亮还发硬的淤块,可能是血里有气滞,这时候要在药方里加些行气药,比如陈皮、枳壳之类的。
现在我的小腿已经从紫葡萄变成淡淡的黄褐色,摸起来也不那么疼了,突然想起王奶奶说的那句话:"身子骨要靠自己养,老天爷给的药方都在山水之间呢。"这话听着玄乎,但看看窗外晒着的艾草,闻着屋里飘着的药香,好像还真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