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突然冒痘?别急着涂药膏!先搞清楚你长的到底是哪种痤疮,才能精准打击,今天用一组"痤疮种类图片"带你认清这些磨人的小妖精,文末附实用抗痘指南,建议收藏!
闭口粉刺(白头粉刺)——皮肤里的隐形炸弹
特征:约1-2mm的小凸起,表面发白不露头,摸起来硌手,就像皮肤里埋着小米粒,远看不明显近看扎心。
成因:毛囊口被角质堵住,皮脂堆积形成封闭式痘痘,熬夜后狂冒的这种小颗粒,多半就是它。
应对:温和刷酸(水杨酸/杏仁酸)、减少乳制品摄入、注意防晒避免色素沉淀,千万别手贱挤,否则容易发炎变红肿!
黑头粉刺——毛孔里的黑芝麻汤圆
特征:鼻头、下巴常见,油脂氧化后发黑,挤出来是黄色小颗粒,早上照镜子看到鼻翼两侧的黑点点?没错就是它。
成因:开放性粉刺,毛囊口没完全堵死,油脂接触空气氧化变黑,油皮、混油皮夏季高发。
应对:泥膜吸附(每周1-2次)、荷荷巴油按摩溶解、控油护肤品伺候,重点不是拔掉黑头,而是控制油脂分泌!
炎性红痘(丘疹型)——红肿疼痛的初级警报
特征:红豆大小凸起,基底发红发热,碰一下刺痛,这种痘最"玻璃心",稍微刺激就变大。
成因:毛囊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常伴随出油旺盛,生理期前后爆这种痘的概率高达90%!
应对:点涂含抗生素成分的药膏(如夫西地酸)、冷敷镇静、暂停厚重护肤品,黄金处理时间是刚冒尖时!
脓包痘(脓疱型)——成熟了的火山口
特征:顶部出现白色脓液,周围红肿范围扩大,像脸上顶着微型珍珠,这时候总有人忍不住...挤!
成因:炎症加重导致组织液渗出,属于中度痤疮,挤痘一时爽,但可能留下痘印甚至疤。
应对:医用棉签轻压吸脓(严格消毒)、配合红蓝光修复、补充锌元素加速愈合,切记不能强行挤破!
硬块痘(结节型)——深藏皮下的定时炸弹
特征:摸起来像皮下包着石头,痛感明显但不冒脓,存在感极强,这种痘最擅长搞"地下工作"。
成因:深层毛囊感染,炎症扩散到真皮层,压力大、内分泌失调时高发。
应对:及时就医开口服抗生素,外用A酸类药物,配合热敷促进吸收,拖延可能变成囊肿痘!
囊肿痘——毁容级别的终极BOSS
特征:大块红肿硬块,直径超5mm,按压剧痛,可能留下碗状疤痕,堪称痘痘界的核武器。
成因:重度炎症向脂肪层蔓延,常伴随多个痘痘融合,熬夜+吃辣双重暴击最容易催生。
应对:皮肤科激光治疗+药物联合方案,严禁自行处理,这种痘留下的坑可能需要点阵激光修复。
片状痘(聚合型)——此起彼伏的连环袭击
特征:多个痘痘连成片,新旧病灶交织,皮肤呈现"灾区"状态,戴口罩摩擦时痛到怀疑人生。
成因:长期护肤不当+反复炎症刺激,多见于下颌线、腮帮部位,口罩脸患者需警惕!
应对:停用所有功能性护肤品,简化护肤步骤,配合医生进行针清+光疗,重点是打破恶性循环!
抗痘万能公式,记好这5招!
- 晨间清水洗脸:氨基酸洁面晚上用就行,早上温水冲洗防干燥
- 定期换枕巾:棉质枕套3天一换,螨虫少了痘痘才消停
- 抗炎饮食清单:绿色蔬菜+深海鱼+豆浆,奶茶炸鸡先戒两周
- 急救冷敷法:冷藏芦荟胶/生理盐水湿敷,红肿痘秒变乖
- 防晒霜选清爽款:紫外线会加重炎症,纯物理防晒更安心
特别提醒:超过3个月反复长痘、同一部位频繁爆发、伴随严重脱发,建议直接挂三甲医院皮肤科!有些痘痘可能是内分泌问题的警报器。
你家的痘痘属于哪种类型?点【在看】的都希望明天醒来脸光滑!评论区晒出你的抗痘经历,揪3位姐妹送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