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脸上长痤疮了!""不,你这是青春痘!"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其实这两个词就像土豆和马铃薯的区别——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但总有人非要争出个高低,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对让所有人混淆多年的CP,看完这篇保准你再也不说外行话!
从街边广告到三甲医院的百年误会 走在大街上,祛痘机构的广告牌永远写着"根治青春痘",而医院皮肤科的诊断书上却写着"寻常痤疮",这对难兄难弟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被混用,连老中医都分不清的梗,其实早在19世纪,西方医生就发现青春期爆发的炎症性皮肤问题有共同特征,只是当时还没搞明白这些白头粉刺、黑头、脓包到底算不算同个家族。
教科书级定义大揭秘 翻开最新版《皮肤性病学》,白纸黑字写着:"痤疮"是医学专用术语,指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青春痘"这个俗名,特指在青春期高发的轻度痤疮,所有青春痘都是痤疮,但痤疮不一定都是青春痘,就像"熊猫"特指黑白相间的熊,而熊科动物里还有棕熊、北极熊等等。
五大维度教你秒辨
-
年龄分界线 青春痘专挑15-25岁的年轻人下手,超过25岁还冒痘?对不起,医学上叫"迟发性痤疮",就像学生证过期了还蹭课,性质就不一样了。
-
长相大不同 青春痘多是零星几个红肿痘,像叛逆期少年搞突袭,而痤疮可能呈现丘疹、结节、囊肿全家桶,堪比皮肤上的复仇者联盟集结。
-
作案动机差异 青春痘主要闹腾在T区(额头、鼻子、下巴),毕竟这里是皮脂腺重灾区,而痤疮可能占领全脸,连耳朵前、脖子这些边缘地带都不放过。
-
持续时间玄机 普通青春痘两周左右就能退场,就像暑假作业突击完成,顽固痤疮能赖着不走三个月,活脱脱像个留级生。
-
后遗症级别 挤过青春痘最多留个痘印,就像橡皮擦能去掉的铅笔痕,但痤疮处理不当会留下橘皮脸、冰锥疤,堪比在城墙上刻字。
那些年我们信过的谣言 "结婚后青春痘自然好"——骗人的!多少宝妈哺乳期爆痘到怀疑人生?"吃辣椒导致长痘"——背锅侠实锤!真正元凶是高糖高脂饮食。"针清能根治痤疮"——清醒点!这就像剪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战痘人士生存指南
-
洗脸不是刷墙 每天早晚两次氨基酸洁面足够,暴力揉搓只会让毛孔哭得更大声。
-
护肤品叠buff攻略 水杨酸+壬二酸CP组合,相当于给毛孔做大扫除,但注意要先建立耐受,别上来就猛药叠加。
-
忌口清单划重点 牛奶咖啡要少碰,高GI食物(奶茶蛋糕)才是真凶,多吃富含锌的食物(生蚝南瓜籽),给皮肤补弹药。
-
特殊时期求生法则 生理期前爆痘别慌,提前一周补充维生素B族,熬夜党必备修护精华,把损伤降到最低。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如果出现这三种情况,请立即挂号: ① 脸上同时存在5种以上类型的皮损(白头/黑头/脓包/结节/囊肿) ② 同一个位置反复发炎超过1个月 ③ 摸到皮下有会滚动的硬块
轻度痤疮做好清洁防晒就能自愈,中度需要药物干预,重度必须就医,自己瞎折腾的后果,可能就是把青春痘拖成永久性痤疮疤痕。
终极真相:名字不重要,对症才关键 纠结叫痤疮还是青春痘,就像争论番茄炒蛋该放糖还是放盐,重要的是根据皮疹类型选择方案:白头粉刺用维A酸,炎性红痘用抗生素,囊肿结节得照光治疗,与其在名称上较劲,不如学会看懂皮肤发出的求救信号。
最后送各位战痘士一句话:长得不是痘,是青春未逝的证据,只要找对方法,四十岁照样能拥有二十岁的皮肤状态,毕竟真正的保养高手,早把"祛痘"二字换成"维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