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医诊所加盟这么火,到底该怎么选才不踩雷?"说实话,这两年中医馆确实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水质参差不齐,作为开过两家社区中医馆的过来人,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点实在的。
先看"身份证":资质审查三步走 去年老张加盟某品牌亏了30万,最大的坑就是对方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都没有,记住这三个必查项:
- 品牌方必须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是开诊的基础门槛
- 加盟合同里要明确授权使用"中医诊所"字样(有些山寨品牌只能用"养生馆"打擦边球)
- 医师团队必须公示执业资格证,最好去卫健委官网核验 我当年考察某连锁时,特意查了他们主推的"国医大师",结果发现人家根本不在该机构注册,这水分可就大了。
别被"祖传秘方"迷了眼 上周刚劝退个想加盟"百年秘方"的朋友,现在市面上80%的"祖传"都是编故事,教你个损招:
- 让品牌方提供药方专利证书(没有?那大概率是贴牌)
- 现场看熬药流程,真古方熬制需要特定器具和时长
- 要求试喝对比(正经中药入口回甘,加西药的会发苦) 我邻居加盟的某"宫廷秘方",结果患者喝了拉肚子,一查配方里掺了番泻叶,这不砸招牌吗?
算清"糊涂账":费用要掰开算 某加盟经理报账时的"话术"你可得警惕:
- 首年加盟费通常包含:品牌授权、培训、基础设备(不含装修)
- 管理费一般是营收的5-15%,比固定费用更肉疼
- 药品必须从总部采购?小心被差价割韭菜 我签的合同就栽过跟头,后来才发现同款艾条总部进价比淘宝贵三倍,现在学精了,合同里必须注明"允许市场比价采购"。
暗访三家店:细节见真章 别光听总部吹牛,装成顾客去现有门店蹲三天:
- 看客流时段:早8点和晚7点是中医馆黄金时间
- 数复购率:连续三天同一时间段出现的熟面孔超过30%才算健康
- 试特色项目:比如艾灸要看烟量控制、推拿要感受手法差异度 我当初考察某网红馆,发现所有技师都用同款精油味,一问才知道全是统一培训的"流水线服务",这种缺乏特色的趁早跑路。
防着"温柔刀":合同里的坑 重点盯住这三个条款:
- 区域保护范围要精确到街道,别信"三公里内"这种模糊话
- 解约条款必须写明设备折旧标准(遇到过按出厂价赔的冤大头)
- 营销支持要量化:每月至少几次线下活动、线上推广投入比例 我吃过闷亏的条款是"总部有权调整药品供应价",后来药材涨价时被狠狠割了波韭菜,现在合同里都改成"三年价格保护期"。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中医诊所不是快消品,别想着半年回本,真正能活下来的,都是那些把脉准、药材真、服务细的实在店,建议先从小面积社区店试水,积累口碑再扩张,毕竟医馆拼的是回头客,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