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街坊们有没有发现街边冒出好多古色古香的中医馆?特别是挂着"某某连锁"招牌的店铺,隔两条街就能撞见一家,老张我作为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江湖",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中医诊所加盟连锁到底藏着什么发财密码。
先给大家看组扎心的账本:我发小去年在杭州加盟了某中医连锁品牌,200平的店面,前三个月客流量就超过了隔壁开了五年的单体诊所,现在每月光膏方销售就能抵得上普通药店半年的营收,这年头,单打独斗真不如抱团取暖来得实在。
【第一把钥匙:政策东风猛吹】 这两年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有多大?光2023年国务院就连续发了三个红头文件,咱们街坊李医生去年自己开诊所,光医疗器械审批就折腾了半年,现在加盟连锁品牌,总部统一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连装修图纸都是现成的,省下至少三个月筹备期,更别说各地政府给的中医专项补贴,有的连锁店光这块每年能多赚二三十万。
【第二把钥匙:祖传秘方共享】 上周我去考察了个加盟品牌,他们光药方库就有800多个秘方,这些可都是几十年老字号沉淀下来的真东西,就像北京某家主打儿科的连锁,他们那贴敷疗法治好了周围小区多少"熊孩子"的咳嗽,家长都是排队预约,单体诊所哪养得起这么多专家研发药方?加盟后直接获得"百年老字号"背书,患者信任度直接拉满。
【第三把钥匙:人才流水线输送】 记得三年前采访过个中医大学生,他说毕业即失业——小诊所不敢要新人,大医院挤破头,现在的连锁品牌直接和中医药大学合作,毕业生先到总部培训半年,再分配到各分店,上周在成都某加盟店,给我把脉的竟是个985硕士小年轻,手法比很多老中医还稳当,这种人才储备,单体诊所根本玩不转。
【第四把钥匙:智能运营系统】 上周五在南京某连锁店见识了他们的管理平台:患者扫码就能看到电子病历,APP自动推送复诊提醒,连熬药都能手机远程监控,更绝的是大数据选品系统,根据周边居民体质自动调整药材库存,我那开单体诊所的表舅还在手写处方笺,人家已经用AI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了,这差距,就像诺基亚和智能手机的区别。
【第五把钥匙:抱团取暖抗风险】 前阵子原材料涨价潮,我邻居的单体诊所差点关张,而连锁品牌早就和各大药企签了长期协议,价格波动不过±5%,更别说疫情期间,总部统一采购的防护物资让分店省了大钱,去年某品牌在郑州的加盟店遭遇水灾,总部当天就调拨了相邻三省的救灾物资,这种应急能力哪是个体户能比的?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加盟中医连锁就像十年前开奶茶店,我走访了二十多家加盟店,发现个规律:选址跟着品牌走准没错,有家连锁在苏州相城区连开三家,因为总部大数据分析那里中老年社区集中,结果开业首月,三家店艾灸项目全约满,这种精准度,自己瞎琢磨十年都未必能悟出来。
不过这里要泼盆冷水:不是挂块连锁招牌就能躺着赚钱,上个月刚倒闭的那家,就是光抄牌子不学管理,真正能活得好的,都是把总部培训当圣经读的主儿,比如定期派医生去总部进修,严格按标准流程熬药,这些细节才是长久生意的门道。
最近听说某头部品牌正在招城市合伙人,加盟费比去年涨了30%照样抢手,要我说啊,这波中医连锁的风口,盯准政策支持的区域,抓住年轻人养生的潮流,再挑个有真本事的品牌,说不定真能做成家族事业,毕竟在这个时代,单枪匹马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