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丹皮、川槿皮…这些中药名里的皮都是宝!清热燥湿还治痢疾

一归堂 2025-05-18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最近整理药柜时发现个有趣现象——好多中药名字都带"皮"字,像秦皮、丹皮、川槿皮这些,老中医说这可不是巧合,植物的皮在中药里可是藏着大智慧,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些带"皮"的中药,看看它们到底有啥神奇功效。

秦皮:肠道守护神

上次邻居家小孩拉肚子脱水,老中医抓了把树皮煮水就给治好了,后来才知道那是秦皮,学名叫梣树皮,这种长在北方的落叶乔木,剥下来的皮晒干后卷成筒状,表面灰褐色带着云纹,折断时能拉出丝来。

老辈人都知道秦皮是治痢疾的圣药,它性寒味苦,就像肠道里的消防员,专门扑灭湿热引起的红肿热痛,急性肠炎拉得肛门火辣辣时,30克秦皮煮水喝下去,那种清凉感从喉咙顺到胃里,第二天就能见效,不过体寒的人要慎用,毕竟太寒凉了。

丹皮:凉血高手

别看见"丹"字就以为是补药,丹皮其实是牡丹的根皮,每年秋天挖出牡丹根,剥下外层红棕色的皮晾干,就是大名鼎鼎的丹皮,这味药最擅长对付血热妄行的问题,像月经提前量多、鼻血牙龈出血,用丹皮配生地熬水喝特别管用。

记得有次熬夜写稿嘴角起泡,老中医让我用丹皮10克加冰糖炖雪梨,没想到连着吃三天,不仅水泡消了,连带着把积食导致的口臭也缓解了,不过孕妇要避开这味药,活血太过对胎儿不好。

川槿皮:皮肤瘙痒克星

川槿皮不是四川产的槿树皮,而是木槿的树皮,这种开紫花的灌木,树皮入药能杀虫止痒,以前乡下人得了疥疮,就用川槿皮泡酒精捈患处,现在药店买的"川槿皮酊"还是这个原理。

去年我脖子上长了一片神经性皮炎,又痒又脱皮,老药师教我用川槿皮研粉加凡士林调成膏,每天抹两次,刚开始凉飕飕的有点刺激,但一周后就结痂脱落了,不过这药有毒,绝对不能内服,只能外用。

地骨皮:阴虚火旺灭火器

枸杞的根皮就是地骨皮,这味药最懂熬夜族的痛,现代人普遍阴虚内热,晚上烦躁盗汗,用地骨皮15克加粳米煮粥,连续吃一周,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燥热感就会消退,它不像黄连那么苦寒,属于清虚热的温和派。

桂皮:厨房里的暖胃专家

说到桂皮大家都熟悉,炖肉必放的香料其实也是中药,正宗的肉桂皮刮去外层粗皮,切成筒状的就是官桂,冬天手脚冰凉的人,用桂皮3克泡茶喝,整个人从头暖到脚,不过阴虚火旺的要少吃,容易上火。

这些带"皮"的中药各有脾气:秦皮像严厉的教官专治顽疾,丹皮似温柔的管家调理气血,川槿皮是皮肤科医生,地骨皮当得起养生顾问,桂皮则是厨房里的温暖使者,使用时要注意它们的偏性,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搭配使用,下次看到中药方子里的"皮"类药,可别再以为是普通树皮了,这可是老祖宗筛选千年的治病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