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佛手山药",菜市场里也常看见弯弯扭扭像手掌的根茎摆在摊位上,这长相特别的食材到底有啥门道?作为吃了二十多年山药的资深吃货,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它的功效、作用和要注意的坑。
佛手山药是啥玩意儿? 第一次见这玩意儿时我也愣住了,活脱脱像沾着泥土的生姜手,后来才知道这是薯蓣科的参薯,学名"参薯",在两广地区又叫"仙人掌果",和咱们常吃的铁棍山药、毛山药不同,这货块茎自带波浪纹,切开后黏液多得能拉丝,用来煲汤最是滋润。
藏在黏液里的养生密码 老中医说这黏糊糊的汁水可是宝贝,我查了资料发现,这黏液里含有类似玻尿酸的多糖物质,既能保护胃黏膜,又能促进益生菌生长,隔壁王阿姨慢性胃炎好几年,坚持喝佛手山药小米粥,现在她说胃疼发作少多了。
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别看这山药长得丑,补肾效果一流,中医讲"黑色入肾",虽然它表皮褐色,但富含的薯蓣皂苷能调节激素水平,我同事35岁就开始脱发,每天蒸半根当早餐,三个月后头顶居然冒出细绒毛,女同事更绝,拿它代替主食,皮肤透亮得像打了水光针。
控糖高手的隐藏技能 前阵子陪糖尿病叔叔去医院,营养师特别推荐佛手山药,它升糖指数比米饭低,膳食纤维含量却是芹菜的3倍,不过要提醒糖友,煮粥时别放太多,每次控制在150克以内,我试过用它替代土豆做咖喱,口感绵密还不涨血糖。
厨房里的百搭选手 这弯弯的块茎堪称万能食材,切段蒸着吃最原味,蘸点蜂蜜就是天然甜品;切丝清炒爽脆可口,和木耳搭配堪比素斋;最绝的是炖排骨,那黏液把骨头缝里的营养都吸出来,汤头浓白像牛奶,我家小孩挑食,唯独对山药红枣泥吃得欢实。
这些人要绕道走 好东西也有短板,体内有实热、舌苔黄腻的朋友要少吃,免得火上浇油,刚剖腹产的宝妈别急着进补,等伤口愈合后再吃,还有痛风患者注意,它属于中等嘌呤食物,急性发作期最好忌口,去年我馋嘴吃多了,结果三天没排便,这通便效果也是够猛的。
挑选保存有窍门 买的时候挑表皮光滑无斑点的,太重的可能泡过水,掰断时黏液多的新鲜,发干的放久了,保存时不用冷藏,用报纸包好搁阴凉处,能存半个月,切好的山药马上泡醋水,不然氧化黑得像中毒。
民间偏方大集合 我奶奶教我个止咳土方:佛手山药去皮磨泥,加冰糖蒸熟,早晚各一勺,邻居张叔关节痛,用鲜山药捣碎敷膝盖,说是能缓解肿胀,不过这些土法子我没试过,大家试试无妨,严重的话还是要看医生。
最后唠叨一句,再好的东西也得适量,我有个健身教练朋友,天天拿山药当主食,结果半月胖了5斤——这淀粉含量可不低!大家平时当个配菜,每周吃个三四次足够养生了,你们家乡管这叫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吃法?欢迎在评论区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