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倒扣草",菜市场门口还摆着一堆绿油油的草药,摊主扯着嗓子喊:"清热解毒的倒扣草,五块钱一大把!"这名字听着新鲜,凑近一看叶子背面真像被谁倒着扣了顶小帽子,咱今儿就唠唠这土里土气的倒扣草到底藏着多少本事,听说它可是从古医书里走出来的"养生高手"。
先说个真事儿,前阵子楼上王姨嗓子疼得直冒火,连咽口水都龇牙咧嘴,她闺女从乡里挖了把倒扣草煮水,结果两天不到就能正常喝稀饭了,这可不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倒扣草在民间治咽炎那是祖传秘方,老辈人说这草叶子背面的"倒扣帽"能聚住药气,对付喉咙里的虚火特别灵验。
要说这草最拿手的还是给身体"灭火",隔壁开大排档的张老板,夏天烤串熏得满脸油光,后背长满红疙瘩,他媳妇天天扯一把倒扣草熬汤,喝得张老板直咂嘴:"这苦水比凉茶管用多了!"其实原理简单,倒扣草晒干后泡茶,相当于给五脏六腑冲了个凉水澡,肝火旺、胃火盛的人喝了特别舒坦。
更绝的是它还能当身体的"排水工",小区广场跳舞的刘婶上个月腿肿得发亮,穿裤子都费劲,后来每天嚼几片倒扣草叶子,不出一周小腿明显消了一圈,这草含的什么黄酮类物质,就像微型抽水机,专治水肿尿少,不过刘婶现在见人就劝:"可不敢空腹吃,那酸劲能把牙硌掉!"
最让人服气的是它的外敷本事,工地老赵被钢筋划破腿,伤口溃烂流黄水,他采了倒扣草捣成泥糊上去,三天就结痂了,这招在农村广为流传,被毒虫咬了、湿疹破了,揪几根草叶子一敷,消炎止痒比药膏还利索,不过得用新鲜的,晾干的药效就打折扣。
别看倒扣草长得野,人家可是正儿八经载入典籍的。《本草纲目》里就记着这味药,说它"性寒味苦,主解热毒",现在中医院开方子,遇上咽喉肿痛、湿热黄疸这些症候,常常还能见到它的身影,有意思的是这草名字来历,老中医讲是因为叶片基部有个倒三角形的缺口,像被神仙扣掉一块,所以才叫"倒扣草"。
不过这草性子烈,可不能瞎折腾,孕妇要离得远远的,体虚怕冷的人也得悠着点,去年隔壁单元张大爷当凉茶猛灌,结果拉肚子拉得直打晃,所以说好东西也得讲究分寸,就像吃人参还得看体质呢。
现在菜场卖倒扣草的摊位越来越多,价格倒是亲民,挑的时候记住三招:叶子背面绒毛多的药效足,茎杆发红的更地道,闻着带股类似薄荷的凉味就是正宗货,要是懒得出门,某宝也有晒干的卖,不过得留神别买成染色的次品。
最后说个冷知识:倒扣草还是天然蚊香片!端午节前后采了晒干,装布袋里塞衣柜,虫子都不敢靠近,这土法子比化学驱虫剂健康多了,您说这满身是宝的倒扣草,是不是该在阳台种上一盆?反正我妈已经在家憋不住,天天琢磨怎么用它做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