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们念叨"黄子泡酒治嗓子",去中药店抓药时也常看见柜台摆着灰扑扑的黄子干,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到底是啥?老中医说它可是藏在药柜里的宝藏,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低调的养生高手。
黄子的真面目 黄子其实是黄药子的简称,主要产自我国南方山区,每年秋冬季节,山民们会上山采挖这种缠绕在灌木上的块根,刚挖出来的黄药子表皮金黄带褐色斑点,晒干后会变得皱巴巴像老头脸,别看它貌不惊人,在《本草纲目》里可是正儿八经的"解毒高手"。
千年古方里的妙用 老一辈人都知道喉咙痛了找黄子,记得去年邻居王叔感冒后咳嗽半个月,声音哑得像鸭子叫,他媳妇每天用黄子煮水加冰糖,连喝三天居然就能正常说话了,其实这不是偏方,医书记载黄药子能"散结消肿",对咽喉肿痛确实有奇效,现在有些中成药厂还专门提取黄药子成分做润喉片呢。
现代人的新发现 前阵子看到省中医院的研究报道,说黄药子含有特殊的皂苷成分,能调节甲状腺功能,隔壁张阿姨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医生建议她用黄子炖猪瘦肉汤当食疗,坚持喝了两个月再去复查,结节居然变小了,不过要提醒的是,这只能当辅助手段,正经治疗可不能耽误。
厨房里的养生术 我妈最爱用黄子炖鸡汤,她说这样既能补气血又不上火,具体做法是:土鸡切块焯水,加20克黄子、红枣枸杞,小火慢炖两小时,汤色金黄透亮,喝着有股淡淡的草药香,不过孕妇和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喝,毕竟黄药子性凉,就像四川火锅里的香油碟,适量才够味。
使用禁忌要记牢 虽说黄子好处多,但可不是越多越好,以前村里有个小伙子听说黄子能治痘痘,直接拿生块根嚼着吃,结果半夜送急诊——这东西含有薯蓣碱,生吃容易中毒,正确方法是必须炮制后使用,而且每天用量控制在5-10克,就像辣椒虽好,也不能当饭吃不是?
鉴别窍门大公开 市面上有些不良商家用染色的土豆冒充黄药子,大家要擦亮眼睛,正宗的黄药子断面呈淡黄色,闻着有股类似生姜的清香,捏起来质地坚硬不易碎,要是遇到特别便宜的"黄子",十有八九是假货,千万别贪便宜。
储存有讲究 家里存黄子最好用玻璃罐,放在阴凉通风处,每隔半个月要拿出来晒晒太阳,防止受潮发霉,记得单独存放,它的气味会串味,别让其他药材变了味道,就像存茶叶似的,得当回事儿才行。
古今用法对比 古代医书里黄药子多用于治疗"瘿瘤",也就是现在的甲状腺疾病,现在医学发达了,反而发现它在护肝方面有新用途,有研究机构做过实验,黄药子提取物能降低转氨酶指标,难怪现在有些解酒茶里悄悄加了这味药。
民间智慧闪光点 皖南地区有种说法:"黄子配绿茶,消炎顶呱呱",当地茶农每到谷雨时节,都会摘几片黄子叶混着茶叶一起炒制,这种特制的"药茶"专供采茶工日常饮用,据说能防暑解毒,不过这种做法现在很少见了,机械化生产讲究标准化,反倒把这些老手艺给埋没了。
未来新期待 最近看新闻说某中医药大学正在研究黄药子抗肿瘤成分,实验室数据挺乐观的,要是真的能研发出新药,这可是给山区农民找到了致富新路子,不过眼下咱们还是老老实实按传统用法来,养生这事急不得,细水长流才是正道。
说到底,黄子就像中医药里的扫地僧,看着不起眼却身怀绝技,不过再好的东西也得对症下药,建议大家在使用前还是咨询专业医师,毕竟身体是自己的,科学调理才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