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整理!中药名字背后的功效密码,一篇看懂

一归堂 2025-05-19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中药名字怎么这么难记?每个字都有讲究吗?"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中药名字里的门道,看完这篇你也能从药名猜出七八分功效!

补益类中药——名字带"参、芪、地"的多是补药

老祖宗给补药起名特别实在,看见"人参、黄芪、熟地黄"这类带补益成分的字眼,基本可以断定是补气养血的。

  • 人参:补气界扛把子,适合熬夜后气虚乏力时含片;
  • 黄芪:民间叫"补气小能手",炖汤放几片能改善手脚冰凉;
  • 阿胶:名字带"胶"说明是动物提炼,补血效果比红枣猛多了。

PS:体质燥热的人吃补药容易上火,建议搭配菊花或麦冬中和。

清热类中药——带"芩、连、石膏"的都败火

脸上冒痘、喉咙肿痛时,抓带这些字的药准没错。

  • 黄芩:嗓子疼泡水喝,比消炎药温和;
  • 金银花:名字里带"银""金",专治风热感冒;
  • 知母:听名字就是"知道母亲"的烦恼——专门灭肝火。

注意:寒性体质别长期喝,免得肚子闹脾气。

解表类中药——带"葛、防、柴"的治感冒

风寒风热分不清?看药名最后一个字!

  • 桂枝:散寒必备,淋雨后煮水喝预防感冒;
  • 薄荷:名字带"凉",风热感冒时嚼几片特清爽;
  • 紫苏:烧烤配它不腻胃,其实更是化解风寒的高手。

小技巧:流清鼻涕用风寒药(桂枝),喉咙痛用风热药(薄荷)。

理气类中药——带"香、陈、枳"的顺气高手

胀气打嗝别急着吞西药,这几味便宜又管用:

  • 木香:名字带"香",调理肠胃气滞有奇效;
  • 陈皮:年份越陈越好,炖肉放两块还能解腻;
  • 枳壳:听名字像橘子亲戚,专治胸腹胀满。

亲测有效:饭后胀气用陈皮泡水,比健胃消食片还灵!

祛湿类中药——带"苓、术、薏"的祛湿王者

头发一天就油?舌头齿痕明显?赶紧记下这些:

  • 茯苓:煲汤必放,水肿型肥胖克星;
  • 白术:健脾祛湿双料冠军,炒山楂加它绝配;
  • 薏苡仁:名字带"薏",除湿气还能当主食。

划重点:湿气重的人少吃生冷,否则仙丹都救不了!

安神类中药——带"枣、远志、合欢"的助眠神器

失眠星人收藏夹:

  • 酸枣仁:专治半夜惊醒,碾碎泡茶比安眠药靠谱;
  • 百合:名字自带治愈感,心慌烦躁时煮粥喝;
  • 合欢皮:听名字就是情侣吵架和解专用,实际能安神。

实测:酸枣仁+百合组合,坚持一周告别数羊。

活血化瘀类——带"红、桃、川"的通瘀高手

女性福音组来了!

  • 红花:名字比藏红花猛,痛经泡脚加一勺;
  • 桃仁:别被"桃"字骗了,破血化瘀比按摩管用;
  • 川芎:专治头痛,特别是吹风受凉那种跳着疼。

温馨提示:孕妇看到这类药请绕道走!

止咳化痰类——带"贝、前胡、杏仁"的润肺专家

咳嗽老不好?试试这些古法配方:

  • 川贝:磨粉兑梨膏,干咳无痰救星;
  • 桔梗:名字带"吉",咽喉肿痛含一片;
  • 杏仁:分苦甜两种,润肠通便顺便止咳。

冷知识:冰糖炖雪梨加川贝,效果翻倍哦!

收涩类中药——带"子、梅、芡"的止泻固精

拉肚子、盗汗别慌,这些药名带解救信号:

  • 五味子:名字说"五味",实际啥虚都能补;
  • 乌梅:不止做话梅,久泻不止煮水喝;
  • 芡实:补肾固精,熬粥放一把腰不酸了。

注意:收涩药别乱用,便秘人士慎碰!

驱虫类中药——带"楝、贯众"的肠道清道夫

蛔虫捣乱不用怕,这两味药专治:

  • 苦楝皮:名字带"苦",打虫效果却很甜;
  • 使君子:听着像武侠暗器,其实是儿童驱虫良方。

重要提醒:现在卫生条件好了,这类药得遵医嘱!


写在最后
中药名字就像一个个密码本,记牢这些规律,买菜送的薄荷叶、厨房角落的陈皮都能变宝贝,不过咱不是神农,具体用药还是得问大夫!毕竟老祖宗的智慧+现代医学=王炸组合~

(篇幅有限,每种只列经典款,欢迎评论区补充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