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土三七叶子到底能不能吃?""田埂边摘的野菜是不是它?"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个自带'中药Buff'的野草——土三七叶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不过先给大家泼盆冷水:这玩意儿可不能随便往嘴里塞!(敲黑板)
要说土三七叶,很多农村娃都见过,它学名叫菊叶三七,跟药店卖的名贵药材三七可不是亲戚,倒是和菊花沾亲带故,这货在南方山沟沟、田坎上疯长,叶片肥厚得像打了蜡,掰开能看见白花花的汁液,老一辈都说这是"天然创可贴"。
先说最硬核的作用——止血消炎,去年隔壁王叔砍柴划了道十公分的口子,就是揪了几片土三七叶嚼烂敷上去,血愣是止住了,这招在《本草纲目》里有记载,李时珍说它能"疗金疮",现在医学研究证实它含的鞣质和黄酮类物质确实有收敛止血的效果,不过咱普通人要是遇上大伤口,该去医院还得去,这土方子顶多应急用。
再说个冷知识:这叶子还是消肿高手,村里刘婶前阵子被毒蚊子咬得眼睛肿成缝,采了把新鲜叶子捣出绿汁抹两天,居然消下去了,其实原理很简单,它含有的蒲公英甾醇就像天然冰袋,能抑制炎症因子,不过过敏体质要慎用,有人涂了会起红疹子。
最让人惊喜的是它对血管的保养作用,张大爷每天拿三四片叶子泡茶喝,说是血压计上都看出来效果了,查资料发现确实有道理,里面特有的环烯醚萜苷能扩张血管,还有类似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这茶不能当水喝,过量可能伤胃,建议一天别超过5片。
说到吃的花样,云南老乡最有发言权,他们拿嫩叶焯水凉拌,说是比苦瓜还下火;广东人拿根茎炖汤,说要加几片生姜去寒性,不过千万记住:土三七和三七完全是两码事!前几年有个新闻,大妈把公园绿化带的土三七当三七吃,结果肝中毒进医院,这两个药长相差挺远,正宗三七是五加科的,叶子带绒毛,土三七叶子光滑得很。
重点来了!这玩意儿虽然好,但三类人绝对碰不得:孕妇吃了可能滑胎,哺乳期妈妈影响奶水质量,未成年人会影响激素分泌,特别是想靠它调月经的姐妹,搞不好会越吃越乱。
最后教大家个保命技巧:路边的不要轻易采!有些开紫花的品种含有吡咯烷生物碱,吃多了伤肝,认准开黄色小花、叶片带锯齿的品种才安全,实在拿不准就买正规药店的干品,别为省那几个钱拿身体开玩笑。
这土三七叶啊,用对了是宝,用错了变毒药,咱们老百姓图实惠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搞清楚用法用量,下次看到田埂上的"杂草",可别再随手拔了——说不定你刚错过了一剂天然良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