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扎别名揭秘!功效与作用全解析,看完别再当野果了

一归堂 2025-05-19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最近在山里采风,发现藤蔓上挂着一串串像香蕉的野果,表皮带着暗紫色纹路,掰开后露出乳白果肉,香气扑鼻,当地老乡说这叫"八月炸",每年农历八月自然裂口,熟透的果子甜得像蜂蜜,可别小看这种山间野果,它可是中医眼里的宝贝药材,今天就带大家好好盘一盘这个宝藏植物——八月扎。

那些藏在民间的趣味别名

在不同地方,这种植物有着五花八门的土味名字,江浙一带叫它"野香蕉",因为果实成熟时会散发类似香蕉的甜香;两广地区称"牛腰子果",形容它细长弯曲的果实形状;云南山区管它叫"狗腰子",西北农村则唤作"九月炸",最有趣的当属湖南人的叫法"八月瓜",每到农历八月,果实就会"啪"地炸开,仿佛大自然在提醒人们及时采收。

从根到籽都是宝的传统智慧

老辈人早就摸清了八月扎浑身是宝的脾性,在浙江安吉,村民会把晒干的果皮缝成香囊挂在床头,说是能驱蚊安神;贵州苗寨的阿婆常采些嫩叶捣汁,兑着米酒给月子里的媳妇喝,说是通乳效果好,最绝的是安徽黄山的采药人,他们专挑霜降后的藤茎入药,切成寸段晒干后能卖上好价钱。

药食同源的双重身份

这果子吃起来清甜爽口,但可不是普通水果,中医书上记载,八月扎味甘性寒,归肝经胃经,就像个天然调理师,村里老人都知道,小孩积食腹胀时,摘几片鲜叶煮水喝,当天就能见效,遇上跌打损伤,老中医会把晒干的根切片,配上白酒捣烂外敷,消肿止痛效果显著。

现代研究的惊人发现

别以为这只是老一辈的经验之谈,现代科学也验证了它的神奇,某中医药大学的研究显示,八月扎果实含有独特的木通苷,这种物质对乳腺结节有明显抑制作用,更让人惊喜的是,藤茎中的齐墩果酸含量高达2.3%,这可是护肝的明星成分,去年日本科研团队还从其种子中提取出新型抗癌因子,相关论文登上了《自然》杂志子刊。

城里人不知道的食用秘籍

要说怎么吃最养生,皖南人家最有发言权,他们把未成熟的果实切片,和五花肉一起红烧,酸香开胃特别下饭,江苏南通流行用果皮泡茶,加点冰糖就是消暑神器,最妙的是云南做法,把果瓤挖出来裹上糯米粉油炸,外酥里糯还有淡淡花香,不过要记住,每天吃不超过半个拳头大小,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蒸熟再吃。

采摘保存的门道

想尝鲜可得掐准时间,农历七月末到八月十五是最美味的窗口期,采摘时要戴手套,这果子表皮布满细小绒毛,沾到皮肤又痒又难受,吃不完的果子别急着扔,铺在竹匾里阴干,就成了随时可用的中药材,要是碰上下雨天,记得把藤条砍下来捆成小把,倒挂在通风处,这可是制作药膳的上佳材料。

现在知道为什么山里的老藤总是被剥了皮吧?那些晒在场院里的果片,可不是简单的零食,下次进山看到这种裂口的野果,可别当普通瓜果错过了,它可是大自然馈赠的养生法宝,不过要提醒一句,孕妇和体寒者要少吃,毕竟再好的药材也要对症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