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挖野菜时碰到蒿子根?这味祛湿黄金别错过!老中医都夸的妙用你知道吗?

一归堂 2025-05-19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最近朋友圈都在晒挖野菜,看着满屏的荠菜水饺、榆钱窝窝,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常念叨的"三月茵陈四月蒿",这种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野草,根部可是藏着大智慧的养生宝贝,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下这个被老中医称为"祛湿退黄高手"的茵陈草根。

藏在野草里的千年智慧

记得去年清明回乡下,看见邻居王婶在田埂边挖着什么,凑近一看,她手里拽着的正是开着嫩黄小花的茵陈草。"这蒿子根可是好东西",王婶随手折段根茎挤出绿汁,"小时候发黄痧都是喝这个退的",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种被民间叫做"白蒿"的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

老辈人常说"二月茵陈五月蒿,六月七月当柴烧",说的就是采收时机,每年春分到清明这段时间,正是茵陈草根药效最足的时候,这时候的根茎掰开断面青翠,闻着有股特殊的清香,跟端午节挂的艾草有点相似但更淡雅。

身体里的"除湿机"

前阵子连着阴雨天,总觉得脑袋昏沉、舌苔厚腻,老中医给开了方子,里面就有茵陈草根,抓药时师傅特意叮嘱:"这味药就像人体内的烘干机",确实喝了三天,小便变得浑浊,整个人清爽不少,现在才明白为啥南方潮湿地区的人爱用它煮水喝。

村里八十岁的张大夫说过个典故:古代有个黄疸病人,没钱买药就在坟头啃野草,结果吃茵陈吃好了,虽然听着玄乎,但现代研究证实,茵陈含有的香豆素、绿原酸确实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像经常熬夜喝酒的朋友,用它煮鲫鱼汤特别合适。

厨房里的养生药膳

别看茵陈草根不起眼,做法可不少,最简单的就是开水焯烫后凉拌,加点蒜末香油,苦中带甜特别爽口,不过更多人喜欢用来炖肉,上次去同事家做客,砂锅里炖的五花肉飘着几根茵陈,汤头碧绿油花少,据说这样吃不腻还刮油。

广东人喜欢拿它煲薏米水,我们北方则常用来蒸窝头,上周试了下把嫩根切碎掺在玉米面里,蒸出来的窝头带着草木香,配碗小米粥特别舒坦,需要注意的是,新鲜茵陈性凉,脾胃虚寒的要晒干后再用,或者搭配生姜红枣。

这些坑千万别踩

前几年流行挖野菜,有人把蒲公英当茵陈挖,其实两者很好区分:茵陈叶子细碎如丝,而蒲公英叶子呈锯齿状,更重要的是,茵陈根煮水后汤汁浓稠,晾凉会泛红,这是鉴别真伪的小窍门。

有个邻居阿姨天天用茵陈草根泡茶,结果喝得胃疼,后来才知道她本身是寒性体质,这种凉性的草药不适合长期单饮,连续服用别超一周,最好搭配茯苓、芡实这类健脾食材,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更要谨慎,毕竟中药讲究对症才有效。

现代研究的惊喜发现

最近看到份研究报告,说茵陈提取物对脂肪肝有改善作用,这让我想起单位组织的体检,好几个同事的体检报告都有轻度脂肪肝,现在他们都流行用茵陈草根泡决明子茶,说是办公室养生必备,不过专家也提醒,这种保健作用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关键还是得管住嘴迈开腿。

有趣的是,化妆品行业也开始盯上这种野草,某次逛药店发现货架上有茵陈洁面皂,导购说它能控油祛痘,虽然没试过,但想起以前用茵陈水洗过脸,确实感觉清爽不紧绷,看来古人说的"外用洗疮疥"不是瞎扯的。

转眼又到采茵陈的季节,周末不妨去郊外走走,不过采摘时要注意:城市绿化带的可能被污染,认准叶片灰白色、有白色绒毛的才是真正的茵陈,挖回家的草根记得清水浸泡两小时,去掉泥沙再烹饪,这份大自然馈赠的养生礼,你准备好接收了吗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