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老中医提起一种叫"自然铜"的药材,说是跌打损伤的克星,这名字听着新鲜,仔细一查才发现大有来头——原来古代人摔断骨头不靠手术,全靠这味带金属味的中药调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中药界的"骨科医生"到底藏着哪些玄机。
说起自然铜的来历,倒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这味药其实是矿物类中药材,多产在铜矿附近,开采出来时带着天然的金属光泽,老药工常说好的自然铜拿火烤会冒火星子,放在醋里能咕嘟咕嘟冒泡,这些特征都是鉴别真伪的诀窍,别看它名字带着"铜"字,其实主要成分是二硫化铁,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医界的地位。
要说这味药最绝的本事,当属治疗骨折骨裂,去年邻居王叔翻墙摘石榴摔折了腿,医院打着石膏的同时,老中医偷偷给开了自然铜配伍的方子,结果复查时医生说恢复速度比常人快了两周,连X光片上都能看到明显的骨痂生长,中医讲究"肝主筋肾主骨",自然铜入肝肾二经的特性,正好对应着现代医学说的促进骨细胞再生。
除了接骨续筋,这味药对付风湿关节痛也有一手,我奶奶每到阴雨天膝盖就疼得不行,后来在热敷药包里加了打碎的自然铜粉末,配合艾叶、透骨草一起蒸熥,现在她说疼痛减轻了大半,药典记载自然铜能"散瘀止痛",特别适合那种陈年旧伤导致的隐痛,就像给关节做了次深度SPA。
有意思的是,这味硬邦邦的矿石药还能调理女性经期,村里张婶月经不调总带血块,老中医给她开的四物汤里特意加了自然铜,原理很简单,这药活血化淤的特性刚好能冲开体内滞涩的血块,但又不会像藏红花那样过于峻烈,不过孕妇可得千万避开,毕竟活血太过容易动胎气。
说到用法,自然铜可不能直接啃着吃,最常见的是煅烧后研成细粉,配上没药、乳香这些活血药做成丸剂,有经验的中药师还会根据季节调整配伍,夏天湿热重就加黄柏,冬天寒气盛就配肉桂,熬药时要先用武火把自然铜煎出味,再转文火慢炖,这样才能把矿物质里的有效成分充分熬出来。
现代研究发现,自然铜含有的微量元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个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一直上不来,老中医在补气血方子里加了自然铜,三个月后血常规指标明显改善,不过这种用法属于偏方范畴,具体还得遵医嘱。
虽然自然铜功效卓著,但使用时也有讲究,体质虚寒的人要搭配黄芪、当归这类补益药,否则容易伤胃气,剂量更要严格控制,一般煎剂用量在3-9克之间,过量可能导致重金属蓄积,现在市面上有些不良商家用普通铁矿石冒充,购买时一定要选正规药店,认准煅烧后表面发黑的正品。
这些年我在诊所见过不少病例,发现自然铜配合食疗效果更佳,比如骨折恢复期,用自然铜粉拌猪腰子炖汤,既能补肾壮骨又促进吸收,还有长期坐办公室的白领,用自然铜泡酒外擦肩颈,对缓解肌肉劳损特别管用,当然这些土方子只能作为辅助,真生病还是要找专业医师诊治。
这味传承千年的矿石药,既保留了中医"以形治形"的智慧,又暗合现代医学的微量元素理论,下次要是不小心崴了脚,不妨让中医师看看是否需要这位"铜大夫"帮忙,不过记住,再好的药也要对症下药,千万别自己胡乱抓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