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上山采风,在路边看到一丛挂满白花的带刺灌木,刚凑近就被尖刺扎得缩手,同行的老药农却如获至宝:"这是野生老鼠刺啊!嫩叶能凉拌,根茎能炖汤,可是浑身都是宝的山珍。"这才让我对这个不起眼的山野植物刮目相看。
山里的"药匣子" 老鼠刺学名叫楤木,在南方山林随处可见,它周身布满硬刺,连鸟雀都不敢轻易停留,却藏着惊人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村里老人常说"三根老鼠刺,气死蛇虫匠",说的是它驱虫解毒的本事。
去年邻居被毒蚊子咬得整条腿肿成馒头,就是用新鲜老鼠刺叶子捣烂敷好的,我试着查资料发现,这植物含有槲皮素、绿原酸等成分,确实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不过要选叶片完整的,发黄的可不能用。
厨房里的"绿色宝藏" 别看它浑身是刺,却是春季不可多得的野菜,摘取嫩茎叶焯水后,苦味尽除,只剩清新,贵州一带喜欢凉拌老鼠刺,加蒜末、辣椒炝炒,脆嫩爽口,浙南地区则用来煮汤,配豆腐、火腿,据说能清火败毒。
最特别的是它的花芽,清明前后,米粒大的白花苞还没绽放时,正是采摘的好时机,裹上面粉炸至金黄,口感比花椒芽还香脆,不过处理时要小心,戴手套也得防着刺偷溜,我就曾被扎过好几次手指。
老手艺里的养生秘方 在药材市场,晒干的老鼠刺根能卖到二十多块一斤,懂行的会挑须根少、断面黄白的,用来泡酒治风湿,我奶奶就存着个陶罐,每年春天装进粗根,倒入自酿米酒,说是喝了强筋骨。
鲜为人知的是,它的树皮还是天然染料,剥下内层青皮煮水,能染出淡青色,旧时山区姑娘都用这个给麻布裙染色,现在倒是成了复古手作爱好者的新宠,某宝上手工植物染的布料能卖上百元呢。
藏在深山的经济作物 这两年老家开始人工种植老鼠刺,亩产干货能达到200斤,合作社收购价每斤18元,比种红薯划算多了,不过种植讲究技巧,要模拟野生环境,半阴坡地最好,还得防着野猪拱根。
最有趣的是它的观赏价值,作为大型绿篱植物,一丛就能围出半亩院子,带刺的特性让它成为天然防盗网,开花时又像飘着白云,庭院美化和防护功能兼得。
使用时千万注意这些 虽说浑身是宝,但老鼠刺性寒,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孕妇更要忌口,古代医书明确写着"妊娠勿服",采摘也要注意时节,霜降后叶子发苦,清明前花芽才够嫩,最重要是认准品种,有种叫马甲子的近似植物有毒,千万别混淆。
下次进山遇到这种"刺猬植物",可别急着躲开,仔细端详那些带锯齿的叶片,想想它凉拌时的清香,煮汤时的甘醇,还有那些传承百年的民间用法,或许会对它生出新的敬意,采摘时千万小心别被扎手,这带刺的精灵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