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边捡过贝壳的人都知道,那些五彩斑斓的贝壳捧在手心沉甸甸的,可您可能不知道,这些被海浪打磨的"小石头",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被老中医当成宝贝,今天就带您看看这些"海陆双栖"的养生高手,原来咱们祖辈早就掌握了海洋药房的密码。
牡蛎壳:熬夜党的护肝神器 上次看邻居王婶炖汤,往砂锅里扔了几个碎牡蛎壳,当时还纳闷这能喝吗?后来才知道这叫"左牡蛎",《本草纲目》里专门记载它"治虚损,调肝肾",现在年轻人总熬夜伤肝,其实古人早就备好解药——每天用牡蛎壳煮水代茶,就像给肝脏做了个SPA。
记得去年公司体检,部门里天天加班的小李转氨酶超标,老中医给他开的方子里就有煅牡蛎,说是能收敛虚火,果然喝了两个月,那蜡黄的脸色渐渐有了血色,不过要提醒的是,牡蛎壳一定要打碎先煎,不然药效出不来。
珍珠母:失眠星人的天然安眠药 上个月我妈总说半夜惊醒,我翻出奶奶留下的珍珠项链,把珠子后面的贝壳片磨成粉,给她冲水喝,没想到连着喝了一周,老人家终于能睡整觉了,这珍珠母贝可是个全能选手,既能平肝潜阳,又能安神定惊,家里小孩惊吓发烧时,老中医也常用它煮水擦身退热。
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珍珠层粉卖,但行家都知道要买海水养殖的三角帆蚌壳,辨别方法很简单,真货拿灯照会有彩虹光晕,闻起来还有股淡淡的海腥味,不过孕妇要慎用,这玩意儿活血太猛。
石决明:手机族的明目良方 办公室"四眼田鸡"小张最近迷上了石决明炖猪肝,这黑不溜秋的鲍鱼壳,其实是护眼圣品,每天对着电脑十小时的程序员们,不妨试试古方"石决明粥",就是把打碎的壳跟粳米同煮,连续吃三天,眼干涩明显缓解。
但要特别注意,这石头似的外壳特别硬,家用粉碎机都打不碎,老药工教了个窍门:先用盐水浸泡三天,再放铁锅上不断翻炒,听到"噼啪"声就代表盐分炸出来了,这时候再煎药效果翻倍。
瓦楞子:胃痛患者的随身暖宝宝 海边长大的表舅有个偏方,每次胃酸过多就嚼几片毛蚶壳,这看似粗犷的方法其实大有来头,瓦楞子学名就是蚶科动物的贝壳,《丹溪心法》里专门用来制酸止痛,现在药店卖的多是煅制品,对付反酸烧心比西药还管用。
不过要提醒胃溃疡患者,这贝壳粉不能空腹吃,最好饭后两小时服用,我家冰箱常备着炒过的蛤蜊粉,哪天吃撑了就来一勺,那感觉就像给胃穿了件防护服。
砗磲:低调的养颜圣品 前年去海南旅游,导游推销砗磲手串时说这是"海底白玉",回来查资料才发现,这白色贝类在中药里叫"海白石",古代贵妃都用它配面膜,现代研究发现,砗磲粉末含有多种氨基酸,搭配蜂蜜敷脸,祛斑效果堪比千元精华液。
鉴别真假很简单,真品放在耳边轻敲会发出清脆声响,断面能看到年轮般的生长纹,不过这东西属于保护动物,现在药用的都是人工养殖的,大家购买时要认准"中国水产养殖认证"标志。
这些海边的"小石头",经过千年验证成了中药房里的常客,不过要记住,它们虽然天然安全,但毕竟属于中药材,长期服用前最好找中医师把脉辨证,下次去海边别光顾着捡漂亮贝壳,留心观察那些不起眼却暗藏玄机的"药壳",说不定随手就能带回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