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红河州的哈尼族寨子里,家家户户门檐下都挂着串好的地龙草,这种学名叫做"地蜈蚣"的草药,在当地可是比金银花还金贵的存在,前年笔者去元阳梯田采风时,意外被竹虫咬伤,还是民宿老板娘随手扯了株路边草捣碎敷上,半小时就止痒消肿,这才认识了这种藏在深山里的宝藏植物。
地龙草不是"蚯蚓草"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地龙草,总以为是和蚯蚓有关的药材,其实这是种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向阳坡地的多年生草本,细长的藤蔓能爬满整片石头墙,叶片像羽毛般裂成七瓣,开着不起眼的小白花,最特别的是它的根茎,晒干后会蜷曲成C字形,远看确实有点像迷你版的地龙(蚯蚓)。
在红河州河口县,90岁的李奶奶还保留着清晨采露水草的习惯。"地龙草要在太阳冒山前采,这时候药性最足",她边说边演示如何用竹片铲断根部,当地年轻人结婚,长辈总会送上晒好的地龙草,寓意"落地生根,百病不侵"。
五大功效让中医视若珍宝
-
天然消炎药
去年雨季我去沧源佤族自治县,正赶上村民集体采草药,78岁的扎妥大叔教我认地龙草:"被野蜂蛰了?嚼几片叶子敷上,比药膏管用!"后来在卫生院验证,地龙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高达85%,难怪村里小孩跌打损伤都先用它应急处理。 -
风湿骨痛克星
在大理凤阳邑茶马古道旁,开客栈的阿鹏叔有独家秘方:把地龙草泡在52度白酒里密封49天,每天给患关节炎的母亲擦关节,他说这方子是马帮前辈传下来的,对付湿气引发的关节肿痛特别灵验。 -
呼吸道守护者
记得有次在沙溪古镇采访,隔壁豆腐坊的老板递来杯褐色的茶:"嗓子哑了?这是用地龙草煮的,我们做豆花的天天喊号子,全靠它护嗓。"后来查资料发现,地龙草含有的挥发油成分确实有舒缓咽喉炎症的作用。 -
外伤急救包
户外爱好者都知道,在滇西北徒步最好备点地龙草,今年五一在虎跳峡,亲眼看见驴友把新鲜草叶揉碎敷在划伤的手臂上,血很快就止住了,当地猎人还分享个小窍门:把晒干的地龙草烧成灰,拌香油治疗烫伤不留疤。 -
肠胃调理师
最神奇的是在玉溪通海见到的用法,农贸市场卖草药的大爹说,小儿积食就用地龙草煮水,加少许红糖,喝两次准好,后来咨询中医院大夫,原来地龙草含有的特殊活性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而且不寒不燥,特别适合脾胃娇嫩的孩子。
这些使用禁忌要注意
虽然地龙草好处多,但也不是人人适用,孕妇要忌口,体质虚寒的人不宜长期服用,最保险的方法是搭配其他药材,比如配生姜能减轻寒性,配红枣可以补血养颜,在普洱孟连,就有把地龙草和糯米香叶一起泡茶的传统,既能清热又不伤胃。
辨别真假也有讲究,正宗的云南地龙草断面是淡黄色的,闻起来有类似薄荷的清凉感,要是买到发黑或有酸味的,肯定是陈年旧货,建议每年农历六月采收,这时候药效最强,晾干后放在透气的陶罐里保存。
现在市面上出现很多外地仿品,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块不等,想买到正宗的,记住要看有没有带着根茎的完整植株,叶片应该是完整的七片复叶,在昆明篆塘中药材市场,老商户都会挂出"带根发货"的招牌,这就是地道云南货的标志。
下次去云南旅行,不妨带些地龙草回家,无论是泡茶、炖汤还是当应急药,这株藏在深山里的神奇植物,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毕竟在彩云之南的村寨里,它可是守护了几代人健康的"绿色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