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邻居王婶念叨"药补不如食补",她家炖汤时总爱放几颗红枣、丢几片当归,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把中药和饭菜揉在了一起,那些看着像调料的中药材,个个都是藏在厨房里的养生高手,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潜伏"在菜市场的中药选手,学会这几招,你家灶台也能变成百草堂。
枸杞:煲汤泡茶的万能选手
要说最亲民的药食两用明星,枸杞必须排第一,这小红果子在超市干货区常年C位出道,二十块钱能买一大包,别小看这小身板,《本草纲目》里可是记载着"久服坚筋骨"的本事,最适合懒人养生法就是煮粥时撒一把,炖鸡汤时丢几粒,泡茶杯时扔几颗,不过要记住,洗枸杞千万别用开水烫,温水泡泡就好,不然营养全跑光。
黄芪:厨房里的补气专家
广东人煲汤最爱用的"北芪"就是它,长得像放大版山药片,闻着有股豆腥味,这味药最擅长给身体"充电",特别适合加班族,我家常备的是黄芪当归乌鸡汤,女人喝特别合适,要是嫌麻烦,直接拿黄芪煮水当茶饮,加点红枣枸杞调味,比奶茶健康多了,不过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补过头容易上火。
当归:妇科圣手也是调香师
说到当归就想起《甄嬛传》里安陵容给眉姐姐送的那碗汤,其实平常人家炖羊肉时加片当归,既能去腥又能补血,这黑褐色的根片自带特殊香气,和生姜、花椒特别搭,试过用当归粉蒸排骨吗?肉质细嫩还带着淡淡药香,连挑食的小孩都多吃半碗饭,但量要控制好,放多容易苦。
陈皮:橘子皮的华丽变身
别小看抽屉里放久了的橘子皮,晒够年份就是地道陈皮,广东人煲冬瓜汤必放,咱们北方炖肉时加两块,立马解腻增香,自己做也简单,吃完蜜橘把皮洗干净,阴凉处晾半个月,每年拿出来晒晒,存个两三年就是陈皮本皮,不过鲜橘子皮可不能直接用,刺激肠胃得很。
山楂:酸酸甜甜的消食片
糖葫芦的主角可不是只会开胃,熬果酱、做罐头、炖牛肉时加几颗,不仅能软化肉质,还能刮油解腻,记得小时候闹肚子积食,奶奶总用炒焦的山楂煮水,喝一口酸得直眯眼,但效果比健胃消食片还好,不过胃酸多的朋友要少吃,当心返酸。
百合:润肺止咳的白仙子
兰州百合个头大得吓人,用来炒菜最合适,西芹百合是经典搭配,脆生生的口感带着甜味,要是咳嗽痰多,用百合炖雪梨,加两勺蜂蜜,比吃药舒服多了,不过新鲜百合有点"毒",要先把外面发黄的部分撕掉,开水焯过才能吃。
肉桂:咖啡的隐藏伴侣
炖肉时加根肉桂,香味能飘三条街,其实它还是自制咖啡的好搭档,煮咖啡时敲小块放进去,香气瞬间升级,不过这味大热,体质燥热的要少用,我试过用肉桂粉做面包,出炉时满屋子甜香,差点被邻居敲门问配方。
薄荷:阳台上的清凉剂
花盆里养盆薄荷,掐根枝就能泡茶,夏天煮绿豆汤时加几片,喝着特别清爽,不过这绿油油的小叶子很"霸道",放多了会抢味,当配角最合适,记得要用开水冲泡,凉水激不出香气。
茯苓:躲在馒头里的美白丸
这白白的块状物看着像石膏,其实是松树根下的菌核,最妙的用法是打成粉掺在面粉里蒸馒头,带着淡淡谷物香,广东人爱用它煮薏米水,祛湿效果一流,不过茯苓偏寒性,最好搭配红枣生姜一起用。
金银花:嗓子痛的救星
夏天泡茶首选,抓一把干花冲进沸水,看着金银两色在水中翻腾,喝一口从喉咙凉到胃里,煎鸡蛋时撒点金银花碎,既能观赏又能清热,不过这花偏寒,体寒的人要搭配菊花枸杞才稳妥。
这些中药看着普通,但讲究可不少,买的时候要去正规药店,别在菜市场买来历不明的"三无产品",存放时要注意防潮防虫,像枸杞、陈皮这类容易吸潮的,最好密封冷藏,最重要的是别贪多,养生讲究"润物细无声",每天吃一点,吃出好气色才是真本事,下次逛菜市场,不妨在中药区多停留会儿,说不定能发现更多藏在人间烟火里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