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们念叨"铺地蜈蚣"这味草药,说是能治风湿骨痛还能消肿散瘀,作为在中药铺长大的孩子,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味藏在草丛里的"民间神药",不过先说好,咱不整那些玄乎的专业术语,就当茶余饭后的科普闲聊。
这"蜈蚣"不是真蜈蚣 第一次听说这名字时,我也以为逮着了会爬的蜈蚣,后来跟着爷爷采药才明白,原来这铺地蜈蚣是长在阴湿石头缝里的一种蕨类植物,它的藤蔓贴着地面疯长,叶子像羽毛似的裂开,根茎橙黄带红,活脱脱就是条匍匐的"蜈蚣",老辈人叫这名儿,倒比学名"过山龙"还贴切几分。
祛风湿就像给骨头擦油 去年梅雨季,隔壁王奶奶的膝盖又疼得下不了楼,她闺女从山里挖来铺地蜈蚣的根,泡在白酒里擦了半个月,现在又能拎着菜篮满街转了,这草药最绝的就是对付陈年风湿,村里做赤脚医生的三叔说,它可比麝香膏药管用,特别是对那种阴雨天就隐隐作痛的老寒腿。
跌打损伤的应急小药箱 前阵子我骑车摔肿了脚踝,我妈随手扯了几片新鲜叶子捣碎敷上,说来也怪,当天就不那么胀疼了,三天就能瘸着走路,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草含有什么"生物碱"能消炎,不过咱老百姓只认准它止血化瘀的本事,工地老赵上次被钢筋砸了脚背,也是靠这草药敷好的。
五毒疮疡的天然克星 后山刘婶前些日子被毒蚊子咬得小腿肿成馒头,还是用铺地蜈蚣熬的水洗好的,这草药性凉,专克热毒,村里小孩长水痘、被蜜蜂蛰了,老人都会摘几片叶子搓出汁来抹,不过要记住,新鲜的才够劲,晒干的药效要打个折扣。
意想不到的妙用 别看这草长得普通,调理月经不准也有一手,表姐以前总痛经,老中医开了方子里就有它,还有长期咳嗽痰多的人,拿根煎水喝两天,喉咙里的黏痰就能化开,最绝的是治痔疮,晒干的藤煮水熏洗,比药店买的药膏还管用。
怎么用才不算白瞎 新鲜采的根茎最好,洗净切片泡高度白酒,每天喝一小盅,外用的话,鲜叶捣烂敷患处,干品就要煮久点,不过要注意,这药偏凉,体寒的人不能长期喝,孕妇更是碰都别碰,当年村东头翠花就是不懂这些,结果喝了肚子疼得送医院。
采药的门道 清明前后最该去采,这时候药力最足,要挑那种贴着地皮爬的粗藤,叶子肥厚的,别使蛮劲拔,用小锄头贴着根挖,采回来赶紧晒干,不然容易烂掉,记得留点根须,老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其实也是给明年留个念想。
现代研究的门道 现在中医院把这草提纯做成药片,专门治关节炎,不过咱自己用还是土方法实在,就像腌咸菜得用粗盐才够味,城里药店卖的都是烘干的,药效总感觉差口气,还是现采的带着露水的顶用。
小心别踩这些坑 千万别跟"断肠草"搞混了,虽然都是藤本,但那可是要命的,分辨不难,铺地蜈蚣的叶子背面有白粉,折断流黄水,另外用量别贪多,泡酒的话一两藤配一斤酒就成,喝多了拉肚子,要是皮肤发红起疹子,赶紧停用,可能是药性太猛身子受不了。
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说到底这草药能流传几百年,靠的就是实打实的效果,现在年轻人总觉得西药快,可有些毛病还真是草药调着舒服,就像我爷爷说的:"这人啊,本来就是地里长出来的,用草木治病最养人。"不过该看医生还是得去,草药顶多算个助攻。
下次爬山看到贴着地皮爬的绿藤,可别再当杂草了,这不起眼的小东西,说不定哪天就能给你救个急,用法用量还是得问问老中医,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