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丹参茶喝着挺管用,就是总担心农药残留",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宝库里,藏着个和丹参功效不相上下的宝贝——三七,这个在云南深山里长得像小萝卜的药材,可是有着"金不换"的美名,今天就带大家好好认识这对"活血双雄"。
血管清道夫的兄弟连心 要说丹参最拿手的本事,莫过于打通血液循环的任督二脉,但很多人不知道,三七在这方面丝毫不逊色,去年我陪父亲体检时,医生就特别提醒过: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三七粉,就像给血管请了个全天候保洁员,现在老爸每天早晨空腹吃勺三七粉,原本发紫的嘴唇都红润了不少。
这两个药材最大的默契在于"一唱一和"的组合疗法,懂行的老中医开方子时,常常会让丹参和三七配对出现,丹参负责推动血液运行,三七则像细心的工匠修补破损的血管壁,有次看见楼下棋牌室的张叔泡药酒,里头泡着的就是丹参配三七,他说这组合比单喝酒精泡的强百倍。
藏在家常菜里的养生智慧 别看三七听着高大上,其实早就悄悄爬上了我们的餐桌,记得去年去云南旅游,当地餐馆有道特色菜"三七汽锅鸡",鸡肉炖得酥烂,汤里还浮着几颗暗红色的三七切片,老板神秘地说:"这汤专治浑身酸痛,爬山累垮的游客喝了都说灵。"
平常家里做排骨汤时,抓把三七须根丢进去,既能去腥又能补气血,我同事小陈自从生了孩子,每月总要喝几次三七红枣汤,她说月子里落下的腰酸毛病,就这么不知不觉养好了,不过要提醒的是,孕妇千万碰不得这玩意儿,活血太过容易动胎气。
药房柜台前的选择难题 每次去药店买药材,总能看到丹参和三七挨在一起摆放,有次特意问了老药师,原来辨别它们也有窍门:丹参表面发红带槽纹,掰开断面像海绵;三七则是"铜皮铁骨",表皮灰褐内心青白,去年帮亲戚代购时发现,同样价位的三七,带剪口的要比不带剪口的实惠很多。
现在市面上还流行将三七打成超细粉,据说吸收率能提高三倍,我自己试过两种吃法:早上空腹用温水冲服,晚上装胶囊吞服,坚持两个月后,以前爬楼梯就喘的毛病确实改善不少,不过刚开始服用时,最好从半勺开始适应,有些人会出现上火症状。
藏在医书里的千年秘密 翻看《本草纲目》会发现,李时珍早就给三七打过广告:"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古代将士出征时,腰间除了佩剑还会挂包三七粉,受伤时直接撒在伤口止血,现在医学研究证实,三七含有的皂苷成分确实能双向调节血糖血压,难怪被称为"血管守护神"。
有个有趣的现象:南方人偏爱丹参煲汤,北方人更认三七泡酒,我家隔壁开超市的赵哥,每年入冬都要泡两大缸药酒,他说加了三七的酒喝完浑身发热,特别适合跑长途运输的司机,不过要提醒的是,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要慎用,否则容易补过头。
厨房里的药材养护指南 存三七可是门技术活,潮了容易发霉,干了又会失效,我妈摸索出个土方法:用棉纸包好放进铁皮饼干盒,再扔几粒花椒防潮,这样保存的三七放两年都还是药香扑鼻,有次朋友送的三七有点受潮,我妈用小火慢慢烘炒,居然救回大半。
说到鉴别真假,老辈人教了个损招:真三七咬起来先苦后甜,假的只有怪味,上次在景区买的所谓"野生三七",嚼着满嘴硫磺味,后来才知道是药厂淘汰的边角料,所以买药材千万别贪便宜,正经药店的指纹图谱检测可不是摆设。
看着药店里越来越受欢迎的破壁三七粉,突然想起爷爷当年用石臼捣药的情景,这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药材,正在以各种新形式走进现代生活,下次再去中药房,不妨问问师傅丹参和三七怎么搭配,说不定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