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邻居王婶念叨"勒芋煲汤赛人参",我还纳闷这土褐色的小疙瘩真有这么大本事?直到亲眼见到她家灶台上炖着的一锅浓汤,奶白色的汤汁飘着几块软糯的根茎,香气勾得人直咽口水,凑近一问,这不起眼的勒芋居然藏着这么多宝贝功效,今天必须给大家扒个明白!
藏在泥土里的"营养宝库"
前阵子带娃去菜市场,摊主阿姨硬塞给我几颗沾着泥的勒芋:"姑娘拿去煮糖水,孩子吃了少生病!"起初没当回事,回家查资料才惊了——这丑家伙简直是地下营养库!每100克含蛋白质2.3克、膳食纤维4.1克,钙含量更是牛奶的2倍,更绝的是它独有的黏液蛋白,碰上胃酸就形成保护膜,难怪老胃病患者总拿它当食疗方。
上周试着做了盘醋溜勒芋丝,脆生生的口感意外爽口,没想到这家常菜里还暗藏门道:切好的勒芋泡冰水能去涩,滚烫的热油熗锅激发出独特香气,隔壁张医生听说后特意叮嘱:"糖尿病人多吃无妨,这升糖指数比黄瓜还低呢!"
千年传承的药用密码
翻县志发现,勒芋入药已有三百年历史,中医堂的李大夫揭开玄机:"块茎性平味甘,专克肺燥咳嗽。"想起去年流感高发期,老妈天天煨勒芋排骨汤,全家人喉咙确实舒服不少,原来这黏糊糊的汁液藏着多糖成分,既能润喉消炎,又能修复胃黏膜。
更有意思的在民间偏方里,表姐产后乳水不足,婆婆秘制鲫鱼勒芋汤,连喝三天就有了效果,科学解释是勒芋中的植物雌激素激活乳腺,配上鲫鱼的优质蛋白,堪称天然催乳剂,不过要避开发芽变质的,否则容易引起腹泻。
厨房里的百变养生高手
在粤式老火靓汤里,勒芋常与海底椰、猪骨搭档,文火慢炖3小时,乳白汤汁稠得像米浆,潮汕人家则喜欢做成咸香勒芋饼,裹上蛋液煎得两面金黄,外酥里绵,最绝的是客家人的神仙吃法:整颗勒芋蒸熟剥皮,蘸着红糖吃,糯叽叽的口感堪比芋头糕点。
试过用空气炸锅做零食:勒芋切厚片,刷层橄榄油撒海盐,180度烤15分钟,出炉时外皮微焦,内里软糯,追剧时抓一把咔嚓咔嚓嚼,连薯片都失宠了,不过要趁热吃,凉了口感会变腥。
这些人千万忍住别碰
别看勒芋好处多,可不是谁都适合,堂弟去年痛风发作,听说勒芋嘌呤低猛吃一斤,结果半夜疼得直跺脚,查资料才明白,虽然每100克嘌呤含量不到50mg,但草酸含量偏高,结石患者要限量,还有我那减肥的闺蜜,把勒芋当主食吃半月,体重不降反升——原来热量虽低,但淀粉含量高达20%,吃多了照样存脂肪。
特别提醒过敏体质人群,勒芋表皮的细小绒毛可能引发瘙痒,处理时记得戴手套,削完皮立刻用清水冲洗关节处,上个月社区刘阿姨帮衬农货,徒手剥了五斤勒芋,当晚手臂肿成馒头,急诊室挂了半天葡萄糖才消下去。
挑选储存有诀窍
买勒芋学问可大了,菜场老周教我诀窍:挑表皮带泥、芽眼浅的,这种新鲜;捏起来发硬的说明纤维老,适合炖汤;要是摸着发软,八成是放久了的存货,最好选拳头大小的,太大的芯会发空。
储存时千万别学我妈直接塞进冰箱!应该先用报纸包三层,喷点水雾保持湿度,吊在阴凉通风处,上个月试了冷冻法:切成麻将块焯水晾干,装保鲜袋冻起来,随取随炒,竟保留了80%的脆嫩口感。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菜市场角落那筐勒芋,价格比山药便宜一半,功效却毫不逊色,这周末决定再去称五斤,一半炖鸡给老爸养胃,一半切条晒干囤着冬天煮糖水,毕竟这种接地气的养生食材,可比那些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