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自然界里的"万能选手",竹子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这玩意儿从地底下冒尖儿开始,就带着一身本事闯天下,老祖宗早就看透了它的好,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今儿咱们就来扒一扒这翠绿"直男"到底藏着多少惊喜。
【竹笋:藏在土里的营养炸弹】 春雨刚过,山里头最热闹的莫过于挖笋大军,别看这白生生的小胖墩长得朴实,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素食贵族",每100克鲜笋里藏着2.8克蛋白质,比白菜多出一倍还拐弯,更别提那丰富的膳食纤维,肠胃不好的人吃两口,保准第二天厕所见。
懂行的都知道,笋子得趁鲜吃,油焖春笋算是江南人的春日限定,热油锅里那么一滚,氨基酸激得满屋生香,想减肥的姐妹拿它拌鸡胸肉,脆生生的口感能把沙拉变成享受,不过要提醒一句,痛风患者可得悠着点,这玩意儿嘌呤含量可不低。
【竹叶:被忽略的天然药囊】 小时候总看见老人家把晒干的竹叶泡水喝,当时只当是穷讲究,后来查资料才惊觉,这片青叶子简直是个移动药房,拿它煮水当凉茶,清热解毒的效果比某宝买的妖艳货色实在多了,特别是夏天暑气重的时候,煮上一壶搁冰箱,比冰可乐健康十倍。
最近科研发现,竹叶里的黄酮类物质能降低血脂,隔壁王大爷天天用它当茶喝,上个月体检连医生都纳闷他血管怎么比年轻人还清爽,不过要真想拿它治病,建议还是咨询专业医师,毕竟咱不是神农氏转世。
【竹茹:中医手里的止咳利器】 上次咳嗽半个月没好,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玩意儿,原来竹子削下来的表层叫竹茹,看着像棉花其实性寒,专门治热咳,记得要选当年生的嫩竹,刮下来的絮状物才够劲儿,熬药时候加点陈皮,那酸爽滋味能让你记一辈子。
现在药店里也有制好的竹茹饮片,但懂行的都会挑道地药材,四川产的嫩竹茹最佳,摸上去柔软带弹性,闻着有股子清冽的草木香,不过孕妇和体寒的人要慎用,这玩意儿寒性重,搞不好要拉肚子。
【竹沥:急救箱里的液体黄金】 老辈人都知道,竹子烤出来的汁水能救命,把鲜竹段架在火上烤,滴下来的琥珀色液体就是竹沥,小孩子高烧不退的时候,滴几颗在温水里,退热效果堪比退烧药,不过这玩意儿现烤现用,放久了容易变质。
现代研究发现,竹沥里的活性成分能抗炎镇痛,有次看纪录片,说非洲部落用它治疟疾,虽然咱们不敢这么折腾,但家里备着应急确实管用,记得要选三年以上的老竹,太嫩的竹子出不来汁。
【竹荪:山林里的白富美】 第一次见竹荪还以为是蘑菇精,这玩意儿戴着蕾丝裙边,身价可比普通菌菇贵多了,其实它就是竹子的"孩子",专挑枯木烂桩冒头,炖汤时候丢几朵,那鲜美味儿能让排骨都黯然失色。
营养学家说这白胖子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惊人,难怪鲜得眉毛掉,不过清洗时要仔细,网状结构里容易藏泥沙,用温水泡发后,拿来做蛋羹或者煲鸭汤,滋补效果堪比人参鸡汤。
【竹炭:环保界的黑科技】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竹炭制品可不是智商税,把竹子密封炭化后,孔隙结构比活性炭还发达,家里冰箱除味放几块,比那些化学制剂健康多了,泡脚时候丢两颗,能吸湿气还能释放负离子。
最绝的是竹炭牙膏,去黄渍效果一流,以前抽烟叔叔的咖啡牙,坚持刷了两个月真变白了,不过要买正规厂家的,劣质炭粉容易伤牙釉质,用完的竹炭别扔,埋花盆里还能改良土壤。
【竹纤维:会呼吸的天然面料】 穿过竹纤维内裤的都懂,这玩意儿自带凉感还不闷汗,其实原理简单,竹子里的"竹醌"成分天然抗菌,梅雨天晾三天都不臭,现在母婴用品都用这材料,可见多安全。
建议买深浅双色织品,深色款染色剂多,真正的原色竹纤维应该是乳白色带纹路,洗的时候别使劲拧,顺着纹理轻轻搓,越用越柔软。
从根茎到枝叶,从果实到纤维,这棵挺拔的植物简直把"奉献精神"刻进了DNA,下次再看见竹林,可别光顾着拍照打卡,仔细瞧瞧说不定能找到治病良方,要采伐记得办证,毕竟保护生态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