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中药专业是学怎么抓药的吗?"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哭笑不得,要说这中药专业啊,可不只是影视剧里演的"抓抓药、煎煎汤"那么简单,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藏在中医药大学里的"神秘专业"。
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中药专业完全不是某些人想象的"中医减配版",这是个集植物学、化学、医学、历史于一体的复合型学科,就像在厨房里既要会炒菜(制剂),又要懂食材搭配(配伍),还得研究锅碗瓢盆(炮制器具)的"全能选手"专业。
说到课程设置,那真是文理兼修的大杂烩,大一刚入学就要啃《高等数学》《有机化学》这些硬骨头,很多高中选文科的同学都被虐得够呛,但别以为理科生就能轻松,《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这些课程,足够让理科生体会到什么叫"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看不懂",最有意思的当属《中药鉴定学》,同学们整天抱着放大镜研究人参的芦头、西洋参的菊花心,活脱脱一群"药材侦探"。
实践课更是暗藏玄机,炮制课上炒个决明子能把自己熏成"黄脸婆",熬个阿胶糕能把厨房搞成灾难现场,记得有次做大黄炭,有个同学火候没掌握好,直接把药材炒成了"黑炭料理",那股焦香味飘得整层楼都在找源头,不过最考验人的还是认药考试,三百多种药材混在一起,要求五分钟内挑出二十种,这技能堪比"药材版大家来找茬"。
就业方向其实比想象中宽广,除了去医院药房抓药,还能去药企搞研发,现在连化妆品公司都需要中药配方师,有同学去了中药提取物出口公司,天天和外国客户解释"当归不是当归",也算是文化输出了,不过要提醒一句,这行想赚钱快不如转行卖奶茶,但要是真喜欢中医药,倒是能守着老手艺慢慢熬出头。
说句实在话,这专业挺适合几类人:对传统文化有情结的文艺青年,毕竟要背《本草纲目》;耐得住寂寞的科研型人格,实验室才是主战场;还有动手能力强的实践派,炮制火候堪比厨艺比拼,最怕的是冲着"调理身体"来的养生党,我们老师常说"学中药的没时间生病",天天泡实验室比996还辛苦。
最近中药专业倒是沾了点光,抗疫时期连花清瘟让不少人记住了"胶囊里的中药配方",但行业痛点也明显,年轻人不愿意干抓药这种"又累又穷"的活儿,老字号药企都在发愁传承问题,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中药现代化正是风口,纳米中药、智能煎药机这些新玩意儿,说不定能让传统专业焕发第二春。
最后给想报这个专业的小伙伴泼盆冷水:别以为电视里仙风道骨的老中医很潇洒,现实中可能要和蟑螂老鼠抢药材样本,要在40度高温的晒药场挥汗如雨,但要是真能坚持下来,你会发现那些泛黄的古籍里藏着千年智慧,实验室的烧杯里沸腾着现代创新,这种成就感也是其他专业给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