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这种草药别踩!老一辈用来降火解毒的宝贝"——去年回老家时,隔壁王婶指着田埂上的绿藤如是说,这种被叫做"地黄瓜"的野草,最近在养生圈突然火了起来,别看它名字土气,却是中医眼里的"清凉妙药",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株不起眼小草的大本事。
地黄瓜草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北方农村的田埂上,总能看到一种匍匐生长的绿色藤蔓,它三角形的叶片像极了迷你枫叶,到了秋天会结出橙黄色的浆果,掰开里面满是鱼籽般的小颗粒,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地黄瓜草,学名叫"栝楼",但老百姓更习惯叫它"天花粉""瓜蒌",老中医常说"一棵地黄瓜,胜过三剂药",说的就是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草。
记得小时候发烧,奶奶总会去田里揪几片叶子,搓出汁水兑着红糖水给我喝,那种带着青草香的甘苦味道,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村里人都知道,被毒蛇咬了采一把捣烂敷伤口,上火牙痛嚼几片叶子,连哺乳期涨奶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千年古药的神奇功效
翻开《本草纲目》,李时珍早就给地黄瓜草盖过章:"味甘寒,主消渴,补虚安中,续绝伤",现代研究更是发现,这株野草简直是个"营养宝库":
-
天然抗生素:藤蔓里含有的皂苷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高达90%,村里人被荆棘划伤,随手扯几根藤蔓捣烂敷上,第二天就能结痂。
-
血糖调节器:果子里的苦瓜苷成分,比西药二甲双胍还多一层保肝作用,镇上张大爷糖尿病十年,每天用地黄瓜草泡茶,血糖控制得比年轻人还稳。
-
肠胃清道夫:春天摘嫩叶凉拌,丰富的植物纤维能让便秘人士当场见效,注意要选叶片完整的,发黄的叶子效果差一半。
最神奇的是它的抗癌潜力,日本学者在《汉方医学》期刊发表研究,地黄瓜草提取物能诱导癌细胞凋亡,当然这不是让大家生病不去医院,但日常保健确实多个选择。
这样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别看地黄瓜草遍地都是,用错方法可就白瞎了,我专门请教了省中医院的老药师,整理出这份实用指南:
新鲜用法
- 咽喉肿痛:嫩叶5片+蜂蜜嚼服,半小时见效
- 乳腺炎:鲜藤捣烂敷患处,配合煎水熏洗
- 痔疮出血:果实晒干研末,早晚空腹米汤送服
炮制秘诀
- 止咳化痰:果实与贝母按3:1比例炖猪肺
- 降尿酸:藤茎晒干后煮水,每天当茶饮
- 解酒护肝:开花前采收全草,阴干后泡高度白酒
禁忌须知 脾胃虚寒者要慎用,孕妇需经医生指导,去年邻村有个小伙子连吃三天凉拌地黄瓜,结果腹泻进医院,就是典型教训。
都市人的野生养生法
现在城里药店也能买到烘干的地黄瓜草,但行家都知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最佳采摘期是清明前后,这时候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如果没时间去郊外,菜市场卖的穿心莲其实和它是近亲,功效类似但药性稍弱。
分享个懒人食谱:每年霜降前采收成熟果实,用白酒浸泡密封,三个月后得到的药酒,每天睡前喝一小盅,对风湿骨痛特别管用,我丈母娘坚持喝了两年,现在爬楼梯膝盖都不疼了。
这个周末不妨去郊外转转,认认这种不起眼的养生草,不过要记住,城市绿化带的可能被污染过,最好去郊区无农药的野地采集,实在懒得出门,某宝也有有机认证的地黄瓜草茶,看评价选销量高的准没错,毕竟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