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胎盘中药到底能不能吃",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充满争议的"暗黑料理",作为从医十年的老中医,我见过有人把它当宝贝,也有人吓得直捂鼻子,这玩意儿到底是灵丹妙药还是心理安慰剂?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明白。
【老祖宗留下的"紫河车"】 要说胎盘入药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古代管它叫"紫河车",听着挺诗意其实都是血糊糊的干货,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写得明白:"胎盘乃气血所化,温补之最",过去产妇家里穷,月子餐里加块胎盘补身子是常事,毕竟那个年代连鸡蛋都金贵得很。
【成分党看过来】 别以为这只是块肉疙瘩,现代仪器检测发现里面含有免疫球蛋白、促性腺激素、干扰素这些高大上的名词,说白了就是自带抗生素+激素+疫苗三合一的天然药剂,难怪古人觉得能治虚劳消瘦、咳血气喘这些毛病,不过这些成分经过高温熬煮还能剩多少,就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了。
【民间偏方花样多】 北方有烤胎盘片当零食的,南方人拿瓦片焙干磨粉装胶囊,更有泡酒泡出"血色玛瑙"的,前几年某明星透露产后吃胎盘保养,直接把这操作送上热搜,但您可知道新鲜胎盘怎么处理?清水冲洗、反复蒸煮、紫外线消毒,哪步做不到位都可能变成细菌培养皿。
【西医怎么说】 协和医院产科主任曾公开科普:胎盘携带乙肝病毒的概率高达75%,艾滋病毒也有残留风险,更别说现在产妇普遍打的催产素、麻醉剂,这些化学物质根本煮不干净,就像用炒菜锅装过农药的蔬菜,洗八百遍您敢吃吗?
【替代方案更靠谱】 现在正规中医院开药方都用猪胎盘代替,既保留疗效又规避风险,实在想食补,不如多吃几次燕窝海参,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产房重口味,倒是那些吹嘘"胎盘霜美容"的微商,建议直接拉黑——动物源成分抹脸上,烂脸风险比效果来得快。
【终极建议】 要补气血红枣枸杞够够的,想提高免疫力不如去打疫苗,实在迷信这口,建议找有GMP认证的药企产品,自己在家鼓捣真不如吃颗复合维生素实在,最后提醒各位准妈妈,分娩时记得签个《胎盘处理同意书》,不然被做成"生化汤"端上来,喝不喝都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