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就满头大汗是咋回事?""晚上睡觉浑身冒冷汗怎么办?"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异常出汗问题,在中医看来,汗水可不是简单的"水龙头没关好",而是身体在给我们发求救信号呢!
先搞懂你出的是哪门子汗 老张是个快递小哥,三伏天爬楼送件别人看着都累,他却像刚淋过雨似的,这种白天稍微动就大汗淋漓的情况,中医叫自汗,八成是气虚不固,隔壁王姐就不一样,她每天凌晨三点准时被热醒,脖子上的汗能拧出半碗水,这种睡中出汗、醒后即止的盗汗,多是阴虚火旺在作怪。
还有种少见的黄汗最吓人,小刘发现自己白衬衫总泛黄,擦完不久又渗出来,这其实是湿热熏蒸导致的,就像闷住的笼屉往上冒热气,至于突然受惊吓出的冷汗,中医称为战汗,往往是情绪波动太大伤了心神。
五脏六腑都是"汗管家" 肺主皮毛,就像空调外机罩,表虚的人稍微吹风就哗哗流汗,心管着汗液代谢,心阴不足的人晚上偷着出汗,连枕头都能浸湿,肝火旺的人急躁易怒,怒气冲冲时汗珠直往下砸,脾胃虚弱的上班族,吃个饭都能汗流浃背,特别是喝热水时更明显,肾阴虚的大叔大妈,半夜醒来后脑勺总是潮乎乎的。
对症下"方"才有效
-
黄芪红枣茶:快递员老张现在保温杯里常泡黄芪15克+红枣5颗,像喝茶似的续着喝,这便宜组合专门对付气虚自汗,喝两周就能感觉爬楼梯没那么"漏气"了。
-
麦冬乌梅饮:熬夜党小李现在冰箱常备麦冬10克、乌梅3颗,开水焖泡代茶饮,酸甘化阴的搭配,特别适合拯救熬夜后的盗汗,睡前喝效果最好。
-
薏米赤豆粥:健身房教练阿强发现刮痧后出黄汗,现在每周喝三次薏米赤小豆粥,各抓一把煮烂,既能祛湿热又不伤脾胃,比拔罐舒服多了。
这些坑千万别踩 别乱吃六味地黄丸:上周有个小伙看网上说盗汗吃这个,结果越吃舌苔越厚,阴虚夹湿的体质根本扛不住这么滋腻的药,要找大夫搭着茯苓吃才行。
艾灸不是万能钥匙:邻居阿姨看人灸足三里治汗症,自己跟着灸出了一脸痘,艾灸只适合虚寒体质,湿热重的人越灸火越大,不如泡泡脚更稳妥。
止汗露治标不治本:表妹喷某大牌止汗剂过敏,腋下红得像猴屁股,这类产品堵住毛孔暂时有效,但把体内湿热憋回去反而容易长痘。
日常养护小窍门 午睡垫毛巾:很多白领吐槽午睡起来床单湿一片,教你们个妙招——背上垫条纯棉毛巾,吸汗又不冰脖子。
脚趾抓地功:早上刷牙时偷偷练,双脚抓地再放松,反复做36次,这个动作能引血下行,对上半身爱出汗特别管用。
花椒水泡脚:晚上用20粒花椒煮水泡15分钟,坚持一周会发现睡觉时后背不再黏糊糊的,注意水温别过热,4度刚好。
真实调理案例 面馆老板赵师傅以前下面站着都会大汗滴进汤锅,顾客总以为他加料太猛,后来中医师让他每天含两片西洋参,配合山药排骨汤喝,三个月下来,现在擦汗的手帕三天才干一次,他说现在最怕顾客问:"师傅你不热吗?"
记住啊朋友们,出汗多不一定是病,但要是突然改变习惯、伴随异味或者颜色变化,千万记得找大夫把脉,中医调理讲究润物细无声,给自己三个月时间,让身体慢慢找回节拍器,毕竟咱们的身体可比智能手机金贵多了,可不能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