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唠点实在的,前阵子去武当山采风,当地药农塞给我一包晒干的草药,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咱们祖辈传下来的止咳宝贝,城里药店买不到的猴儿七。"当时我还没当回事,直到上个月家里娃咳得整宿睡不着觉,翻出这包草药煮水试了下......
【深山里的"猴头菇"亲戚】
要说这猴儿七啊,可算得上植物界的伪装大师,您要是在秦巴山区的腐木堆里瞧见些灰褐色、像猴头菇似的菌丝体,八成就是它本尊了,这名字倒是形象——既带个"猴"字,又总爱长在阴湿的林子里,活脱脱山林间的隐士,不过咱老百姓认它可不是看长相,而是冲着实实在在的药效去的。
老辈人常说"认得猴儿七,咳嗽不缠你",这话搁现在依然管用,去年隔壁王婶家孙子肺炎吊瓶三天都不见效,还是村卫生所老中医开了剂猴儿七炖雪梨,喝两天就压住了嗓子眼里的"破锣声",要我说啊,这山沟沟里长的野草,可比某些西药片来得实在。
【从《本草拾遗》到现代实验室】
别看猴儿七听着土气,人家可是正儿八经上过古医书的。《本草拾遗》里记着:"生深山阴处,形若猴首,主肺热咳嗽",您细品这话,古人观察得多仔细,连形态特征都描摹出来了,现在科研部门也没闲着,检测发现这草含着槲皮素、多糖这些好东西,难怪既能消炎又能润肺。
前年我们村搞药材种植基地,技术员专门来讲过猴儿七的讲究,原来这娇贵的主儿得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阔叶林里,开春采收时不能伤根须,晾晒得阴干不能见日头,您要问为啥这么麻烦?老药农一句话点醒我:"就跟腌酸菜得捏出水汽一样,猴儿七晒猛了药性就散了"。
【厨房里的百变药膳】
说到用法,那可真是花样百出,最经典的当属猴儿七炖猪肺——把晒干的草药碾碎,跟处理好的猪肺一起文火慢炖,这搭配看着猎奇,效果却惊人,村里跑运输的老赵每到换季必吃这个,他说:"跑长途最怕半道咳起来,这汤喝下去喉咙就像抹了油"。
嫌腥气的可以试试蜂蜜腌渍法,鲜猴儿七洗净切碎,拌上三倍重量的蜂蜜密封两周,每天早晚挖一勺冲水喝,上次我咽炎发作试了这个方子,没想到比含片还管用,关键是甜丝丝的完全不遭罪。
【这些坑千万别踩】
虽说是好东西,但用药可得讲究门道,头一个就是剂量,新鲜猴儿七每天不超过15克,干品减半,去年镇中学体育老师乱加量,结果喝得胃疼住院,这教训可新鲜着呢。
再有就是体质问题,您要是手脚冰凉的寒性体质,最好配着生姜红枣一起用,我们村会计就吃过亏,单喝猴儿七茶喝得直打摆子,还是老中医指点要温补调和。
【野草翻身记】
这两年猴儿七可算是咸鱼翻了身,原先山民们采回来只当土偏方,现在中药材市场上晒干的猴儿七能卖到八十块一斤,更有意思的是,城里养生馆推出"森林氧吧茶饮",猴儿七搭配金银花、罗汉果,一杯卖二十多,排队的人能绕商场三圈。
不过您可别迷信野生的就好,人工种植的猴儿七经过有机认证,药效成分反而更稳定,就像我们村合作社种的那批,定期检测重金属含量,泡出来的汤色清亮,喝着反倒比野采的安心。
【识货指南】
最后教大家几招鉴别窍门:正宗的猴儿七叶片背面有绒毛,折断时会流出黄绿色汁液,闻着带点类似薄荷的凉意,要是买着颜色惨白、香气刺鼻的,八成是硫磺熏过的劣质货,记住口诀:"毛绒绒,绿莹莹,清香透鼻才是真"。
这山沟沟里的野草能熬过千年时光,靠的就是实打实的疗效,下次您要是嗓子痒得像过电,不妨试试这祖辈传下来的土方子,不过可别自己瞎琢磨,该看医生还是得去,咱们聊的是辅助调理的小窍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