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秋冬进补吃三宝,人参鹿茸阿胶糕",这让我想起前阵子给老爸泡药酒时研究过的鹿茸,这个被捧上神坛的滋补品,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儿咱就掰开揉碎了说透它。
藏在犄角里的千年智慧 要说鹿茸的神奇,得从它独特的形成说起,每年春夏之交,雄鹿新生的嫩角还带着绒毛和血液,这时候采收的就是地道的"血茸",老辈人常说"头茬韭菜二茬藕,新米鲜鱼嫩鹿茸",说的就是这份新鲜劲儿,我查过资料,原来《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不过真正让我信服的,是去年拜访东北养鹿老师傅时亲眼所见——那些常年接触鹿茸的工人,个个面色红润精神头十足。
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别以为鹿茸只是"他经济"的专利,在吉林老乡家里喝过次鹿茸鸡汤后,我发现隔壁王婶更年期潮热的毛病居然好转了,后来请教中医学院教授才明白,这宝贝能双向调节内分泌,男性用它对抗疲劳提升精力,女性拿它改善手脚冰凉和贫血,老年人服用还能延缓骨质疏松,记得采访过一位健身教练,他偷偷透露很多运动员备赛期都会用鹿茸粉煮粥,既能增肌又不伤身。
厨房里的中药柜 说到吃法可有讲究了,最常见的是泡酒,但可不是随便泡泡就行,东北朋友教我个小窍门:50度以上白酒配冰糖,鹿茸片要切薄些,密封三个月后每天抿一小盅,嫌麻烦的可以试试煲汤,搭配红枣枸杞炖乌鸡,每周两次,连着喝一个月就能感觉腰腿有劲,不过最绝的还是我妈发明的吃法——把鹿茸粉掺在蜂蜜里做夹心馒头,哄得小侄女天天主动讨着吃。
这些坑千万别踩 别看广告吹得天花乱坠,真要进补还得悠着点,那年表叔听说鹿茸大补,擅自加大剂量,结果半夜流鼻血吓坏全家,中医师告诉他,高血压患者、阴虚火旺体质、发育期儿童都得绕道走,最保险的方法是找老中医把脉,就像我去同仁堂抓药时,老大夫总要仔细问清症状才开方子,记住温补讲究细水长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阳气也不是三天就能补完的。
现代生活的古老智慧 现在年轻人流行喝美式咖啡提神,其实晨起嚼两片鹿茸含片更养生,我试过在办公室冲泡鹿茸茶,淡淡的菌香混着草木气息,比星巴克的圣诞饮品健康多了,有次直播带货遇到个90后姑娘,说她用鹿茸粉混合面膜美白祛斑,虽然没科学依据,但人家皮肤确实透亮得很,这倒让我想起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慈禧养颜方,里头就有鹿茸这味药材。
说到底,鹿茸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而是需要慢慢调养的伙伴,就像我家传的紫砂壶,要经年累月地养,才能出浆,这自然界的馈赠,终究要在时光里慢慢品味,下次去中药材市场,不妨学学老客们的样子,捏捏茸片的弹性,闻闻特有的腥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