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丝瓜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记得小时候,外婆总喜欢用丝瓜叶捣碎敷在我被蚊虫叮咬的包上,凉丝丝的感觉瞬间就不痒了,那时候只觉得是土法子,后来学了中药知识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片普通的绿叶竟是藏在藤蔓里的"养生高手"!今天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下,被我们忽略的丝瓜子叶子到底藏着多少宝贝。
藏在藤蔓里的"天然抗生素"
前年邻居张婶晒的丝瓜叶茶给了我新启发,那年夏天她采了半筐嫩叶,用开水焯过晒干装罐,有次我嗓子发炎,她抓了一把泡茶:"早晚喝两次,比吃药管用",试了三天,果然喉咙清爽不少,后来查资料发现,丝瓜叶含有皂苷类物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菌,难怪老一辈总拿它当消炎药用。
现在我家冰箱常备着晒干的丝瓜叶,上个月老公应酬喝酒后咽喉肿痛,我泡了浓茶饮,配合蜂蜜调味,他嫌苦却架不住我监督,连喝两天居然消了红肿,这让我想起中医典籍里说的"性寒味甘,清热解毒",古人诚不欺我。
厨房里的"祛湿小能手"
广东阿婆教我的丝瓜叶汤方子,倒是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扰,每到梅雨季节,我总感觉四肢沉重、舌苔发白,去年试着用鲜叶煮水,没想到喝出门道:清晨摘十片嫩叶,开水焯过后切碎,猪油热锅煸炒加水煮开,起锅前撒盐,这碗碧绿的汤水喝下去,当天小便明显增多,身体像卸下千斤担。
中医朋友说这叫"利水渗湿",特别适合水肿体质,现在我家常备晒干的丝瓜叶,遇上湿气重的日子就抓一把煮水,有次闺蜜生理期水肿,喝了两天说裤子都不勒了,这才信了老祖宗的智慧。
皮肤问题的"天然急救包"
去年暑假带儿子露营,小家伙被隐翅虫爬过起了大片红疹,野外就医不便,向导大妈随手扯了几片丝瓜叶,嚼碎敷在患处,本以为只是心理安慰,谁知两小时后红肿真消退了,后来查资料才明白,叶片里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抗炎作用,粘液还能舒缓皮肤刺激。
现在我的美容柜里多了瓶丝瓜叶纯露,做法简单:鲜叶洗净装罐,倒入75度酒精没过叶片,密封两周过滤,被蚊子咬了喷一泵,晒伤后敷水膜,比某些化学药膏温和得多,不过要提醒敏感肌朋友,使用前最好手臂内侧试敏。
月子房里的"通乳秘方"
堂姐哺乳期堵奶那晚,我妈连夜熬了丝瓜叶鲫鱼汤,看着砂锅里浮着的翠绿叶子,堂姐皱着眉喝下,第二天早晨她就打电话说胀痛轻了,这速度比请催乳师还快,中医解释这是"通经活络"的功效,搭配高蛋白的鲫鱼正合适。
不过要特别注意,哺乳期用叶需选嫩叶,老叶纤维粗反而影响吸收,最好用当年新长的嫩芽,焯水去涩味再炖汤,有位母乳妈妈跟我分享,她把嫩叶切碎拌红糖蒸熟,每天吃一勺,奶水明显变顺畅了。
阳台上的"绿色降压药"
自从知道丝瓜叶能辅助降血压,我家防盗窗成了"空中药田",每周剪几次嫩梢泡茶,替换了大半杯咖啡,开始不习惯那股清苦,加了枸杞菊花中和,竟喝出抹茶拿铁的感觉,坚持两个月,量血压时数字真的往下掉了几格。
中医理论说这是"平肝阳"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证实其钾含量是香蕉的3倍,不过低血压朋友要慎用,有位同事天天喝导致头晕,调整用量后才好转,建议高血压患者咨询医生后,作为辅助调理手段。
使用前的必读禁忌
虽然丝瓜叶好处多,但绝非人人适用,孕妇要远离,其活血作用可能引起不适;体质虚寒者别空腹饮用,最好搭配生姜;过敏体质务必从少量试用开始,去年邻居小孩用叶汁治湿疹,结果过敏起红疹,就是教训。
保存也有讲究,新鲜叶子冷藏只能放两天,晒干后要密封防潮,我试过冷冻保存,解冻后营养流失严重,最保险的方法是做成叶粉装胶囊,随吃随取,有次旅游特意带了自制叶粉,肠胃不适时冲服救急,效果杠杠的。
这些藏在藤蔓间的秘密,其实是祖辈传下的生活智慧,下次买丝瓜时,别再随手丢掉那些翠绿的叶子,不过要认准有机种植的,路边喷过农药的千万别采,这个周末不妨试试凉拌丝瓜尖,清脆爽口还能清热,算是给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