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春夏养阳”,可一到夏天,很多人反而觉得浑身没劲儿——要么整天犯困打瞌睡,要么莫名烦躁睡不好;不是这儿长痘那儿冒油,就是肠胃闹脾气拉肚子,其实这都是身体在提醒你:该按中医的门道好好“养护”了!今天咱们就唠唠夏天里那些藏在锅碗瓢盆里的养生智慧,从早喝到晚的药膳方子,让你吃着就把健康攒下来。
为啥夏天特别需要“吃着养”?
中医看夏天可不止“热”一个字,暑气裹着湿邪往人身上扑,加上现代人贪凉爱吹空调、冷饮不离手,外有湿热侵袭,内有寒意暗藏,身体就像被架在火上烤又泡在冷水里的“夹心饼干”,这时候光靠涂防晒霜、吃冰西瓜可不够,得从内往外调,中医认为“夏属火,对应心”,心脏跳得欢实了,人才能有精神;而脾主运化水湿,把脾胃顾好了,湿气才不至于在体内扎堆儿,所以夏天的养生核心就俩字——“清”和“补”:清的是暑热、湿浊;补的是耗损的心气、津液,而这些门道,全藏在一日三餐的食物里。
先辨体质再下筷,你的夏日专属菜单在这儿!
别以为所有人夏天都得猛灌绿豆汤!中医最讲究“辨证施食”,先搞清楚自己是啥体质,再选对食材,才能越吃越舒服。
🔥如果你是“上火体质”(舌红苔黄、口干口臭、大便干结)
这类人一到夏天就像座活火山,稍微动一动就大汗淋漓,还总想喝冰镇饮料压火,但其实越喝冷饮越伤阳气,不如试试“天然灭火器”——莲藕,新鲜莲藕榨汁兑点蜂蜜,清热凉血还不伤胃;要是煮成莲藕排骨汤,加点麦冬,既能滋阴又能润燥,苦瓜虽苦但胜似良药,凉拌时放几粒冰糖,苦味减半,降火效果翻倍。
💦要是“湿热缠身”(头脸出油、四肢沉重、舌苔厚腻)
这类人早上起床都觉得身上黏糊糊的,走两步路就喘粗气,这时候得找能“利水渗湿”的帮手,首推赤小豆和薏米,注意啊,药店卖的炒薏米比生薏米更温和,和赤小豆一起煮成粥,加点陈皮理气,喝上三天就能感觉身体轻快不少,冬瓜也是好东西,切成片和海带一起炖汤,咸鲜适口还能刮油去腻。
😴若是“气阴两虚”(乏力懒言、失眠多梦、手脚心热)
有些朋友一到夏天反而没胃口,吃点东西就腹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是长期熬夜加过度劳累导致的气阴不足,太子参炖乳鸽特别适合这类人,太子参性平不燥,配上枸杞、红枣,炖出来的汤清甜滋润,喝完整个人都精神了,平时还可以抓把西洋参片含在嘴里,慢慢嚼着吃,比直接泡水更能补益气阴。
厨房里的“消暑神器”,家家都能做!
说了这么多理论,咱得落地到灶台上,下面这几个药膳方子,用的都是菜市场能买到的普通食材,做法简单还好吃。
早餐篇:山药芡实小米粥
早起熬锅粥,暖呼呼地护着脾胃,取小米50克、山药30克(去皮切块)、芡实20克(提前泡半小时),一起下锅加水煮成粥,山药健脾益胃,芡实固肾止泻,小米养胃安神,特别适合早上没胃口、大便稀溏的朋友,要是觉得单调,可以撒点葡萄干,酸甜开胃。
午餐篇:冬瓜老鸭汤
广东人夏天最爱的老火靓汤,其实藏着大学问,选半只老鸭(瘦一点的更好),焯水后和冬瓜500克、茯苓15克、荷叶10克一起放进砂锅,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小时,鸭子肉嫩汤鲜,冬瓜利尿消肿,茯苓健脾祛湿,荷叶清香解暑,一碗下去,暑气随着汗水排出去,整个人都清爽了。
下午茶:乌梅三豆饮
午后犯困又不想喝咖啡?试试这个古方改良版,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乌梅3颗(去核),冰糖适量,把所有材料洗干净,加水800毫升煮到豆烂开花,过滤掉豆渣,留汤当饮料喝,黑豆补肾,绿豆清热,黄豆补气,乌梅生津止渴,酸酸甜甜的味道比碳酸饮料健康多了,还能补充电解质,特别适合运动后喝。
晚餐篇:百合莲子瘦肉汤
晚上吃得清淡点,有助于睡眠,猪瘦肉100克切片,百合20克、莲子30克(去芯)、玉竹15克,一起放进炖盅,加满清水隔水炖1小时,百合润肺清心,莲子养心安神,玉竹滋阴润燥,瘦肉提供优质蛋白,这碗汤喝下去,晚上能睡个踏实觉,第二天起床也不会觉得累。
这些“坑”千万别踩!
虽然药膳好处多,但也有讲究,比如绿豆汤虽好,但脾胃虚寒的人(平时怕冷、吃了凉东西肚子疼)不能多喝,非要喝的话记得加几片生姜中和寒性;还有人参、黄芪这些大补药材,夏天尽量少用,容易上火,做药膳时别放太多调料,尤其是辣椒、花椒这些辛温之物,会加重体内的燥热。
最后想说,中医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夏天是个“借天时养正气”的好时机,与其等生病了再吃药,不如现在就开始好好吃饭,毕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房是厨房,这个夏天,不妨试着给家人煮一碗对症的药膳汤,看着他们喝得眉开眼笑的样子,你会发现,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