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刚掀开竹帘,诊所里就飘进了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我这间藏在巷尾的老中医铺子,已经守着街坊邻里三代人了,这些年总有人捂着肚子进来,神色慌张地说“大夫,我大便带血”,每次看到他们紧皱的眉头,就知道这看似羞于启齿的小毛病,正悄悄啃噬着不少人的健康,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让人头疼的“便血”问题,说说我家祖辈传下来的调理法子。
便血不是小事儿,辨清根源最重要
很多人发现便池里有血,第一反应是上网查资料,越看越害怕,其实便血就像身体拉响的警报器,不同情况对应着不同的病灶,鲜红色的血附着在大便表面,多半是痔疮在作祟;暗红色血混着黏液,可能是肠道炎症;要是大便发黑像柏油路,那可得警惕上消化道出血,我家老爷子常说:“治病如破案,线索藏在细节里。”有次来了位建筑工人,说自己擦屁股纸上总有鲜血,以为是上火没在意,我搭脉一看,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再细问才知道他最近顿顿吃辣火锅下酒,这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导致的内痔出血。
记得去年接诊过一位中学老师,连续半个月大便带血丝,自己买了痔疮膏反而加重,仔细询问发现她伴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赶紧让她去做肠镜,结果查出早期息肉,所以说遇到便血千万别硬扛,特别是中老年人、长期便秘者、家族有肠病史的人群,及时排查才能防患未然。
祖传验方显身手,对症下药见真章
我们家治疗便血讲究“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针对不同体质开出个性化方剂,就像裁缝量体裁衣,有个用了三十年的经典方子——槐角丸加减,专治湿热型便血,选用炒槐角凉血止血,地榆炭收敛固涩,黄芩清热燥湿,配上少量当归活血不留瘀,记得有位出租车司机师傅,久坐导致痔疮反复发作,每次发作都喷血,我用这个基础方加上升麻提气举陷,配合外用五倍子熏洗,两周就止住了出血。
对于气血亏虚型的慢性渗血,我们会改用归脾汤加减,有个产后妈妈哺乳期出现便血,面色苍白乏力,乳汁也变少了,这是产后失养导致的脾不统血,就用黄芪补气摄血,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阿胶珠养血止血,还特意加了通草通乳,服药期间让她每天喝山药红枣粥,半个月后不仅便血消失,气色也好多了。
厨房里的养生经,家常食材大作用
老祖宗的智慧藏在柴米油盐里,针对轻度便血,我常推荐几个食疗妙招:清晨空腹喝一杯蜂蜜芝麻糊,润肠通便又补血;午餐做个菠菜猪肝汤,菠菜含铁量高,猪肝以形补形;晚饭熬锅黑木耳红枣羹,黑木耳胶质能吸附肠道毒素,有个退休教师坚持吃了一个月,原本两三天一次的干结大便变得松软通畅,便纸再也见不到血迹。
特别要提醒那些无辣不欢的朋友,辣椒素会刺激直肠黏膜充血,前阵子有个小伙子连吃三天麻辣烫,结果痔疮破裂大出血送来急诊,康复后我教他用马齿苋煮水代茶饮,这种田间野菜清热解毒效果特别好,现在他逢人就说“凉拌马齿苋成了我家餐桌常客”。
生活起居有讲究,防大于治是关键
中医讲“治未病”,预防便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久坐办公室的朋友最好每小时起身活动五分钟,做做提肛运动;排便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别蹲在马桶上看手机;晨起喝一杯温淡盐水唤醒肠道,有个程序员按照我的建议调整作息,把电竞椅换成透气坐垫,还在电脑旁放了定时提醒软件,半年下来困扰多年的痔疮再也没犯过。
情绪管理也很重要,现代人压力大,肝郁化火容易引发肠道问题,我常教大家按揉太冲穴疏肝理气,睡前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穴引火下行,有个更年期妇女因为焦虑引发便血,通过针灸加心理疏导,配合玫瑰花茶调理,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看着诊室里挂满的锦旗,最欣慰的是看到患者恢复健康的笑容,前几天那位建筑工人特意扛着家乡特产来道谢,说他按照嘱咐忌口三个月,痔疮再也没犯过,其实哪有什么神奇的祖传秘方,不过是先辈们积累的经验加上耐心细致的辨证施治,如果你也有便血困扰,不妨找靠谱的中医看看,毕竟身体不会说谎,早调理早安心,记住啊,治病就像种庄稼,三分靠良医,七分靠调养,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