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大山里转悠,总能在岩缝里、树荫下发现些宝贝,前年去黔西南走访时,看见苗族阿婆在院角收拾刚挖的"黑疙瘩",一问才知道是天麻。"城里药店卖上百块一斤呢!"阿婆笑着说,这才惊觉,原来贵州的山水里藏着这么多"金疙瘩"。
天麻:藏在云雾里的"致富仙丹" 贵州人都知道,采天麻得趁晨露未干,这种娇贵的药材最爱凉爽潮湿,全省83%的森林覆盖率正好给它打了天然遮阳伞,雷公山、梵净山周边的村民靠仿野生种植,亩产能达到300公斤,去年遵义的王老板告诉我,他们合作社的天麻还没出土就被药企订光,"每公斤保守价120元,比种玉米强多了"。
铁皮石斛:悬崖上的"软黄金" 在荔波喀斯特地貌区,常能看到绑着树皮的石头堆,这是当地特有的石斛种植法——把苗种在阴湿的崖壁上,农业局的小陈透露,贵州石斛多糖含量比云南产区高15%,现在北京同仁堂都定点收购,不过这玩意儿金贵,鲜条批发价就要800块一斤,普通农户玩不转,倒是适合搞林下套种。
太子参:藏在夜郎谷的"小人参" 黔东南的坡地上,每年立夏前后就见农民在种"白胡子",这太子参最有趣,种子比芝麻还小,却要长到麦粒大小才采收,施秉县的老李头种了二十年,今年遇上好行情,"晒干的统货每公斤180元,我家十亩地挣了15万",不过这娇娃怕积水,得选黄红壤的缓坡地才行。
何首乌:乌发神药爱爬坡 在铜仁山区转悠,常能看见藤蔓缠着竹架往上窜,这就是有名的赤水金钗石斛,不过当地人更爱种何首乌,农技站的张站长说,贵州何首乌蒽醌类成分超标,特别适合做护肝片原料,关键是这玩意抗造,房前屋后随便种,三年开挖能卖50块一斤,比养两头猪划算。
半夏:毒美人偏爱酸土 毕节的老乡们有种怪本事——能在火边地种出半夏,这种毒药材偏偏喜欢pH5.5的酸性土,贵州的腐殖土正合它胃口,赫章县搞了"果药间作",在猕猴桃架下套种半夏,每亩增收8000元,不过得提醒新手,这玩意儿要戴手套收,汁液沾皮肤准起水泡。
淫羊藿:长在石缝里的"壮阳草" 去年在威宁草海旁,看见老乡在石旮旯里采叶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淫羊藿,贵州产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达12%,现在浙江的药商专门来收,晒干的叶片每公斤45元,最适合撒在荒山坡,不用施肥浇水,秋天拿镰刀割就行。
其实贵州还有黄柏、艾纳香、吴茱萸等几十种道地药材,关键要摸准脾气,比如天麻得跟蜜环菌"搭伙",石斛要伴生苔藓,半夏必须轮作倒茬,现在省里给补贴,修冻库,连种苗都免费发,要是你家有半阴半阳的坡地,不妨试试这些"山货",总比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