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藏在土里的救命根!这些中药树根治病效果惊人

一归堂 2025-04-25 科普健康 1609 0
A⁺AA⁻

前几天去山里采风,跟着老药农挖出几棵长相奇特的树根,老师傅随手掰下一块说:"这看着不起眼的根,可是治腰疼的宝贝。"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藏着这么多长在土里的"神医",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种能治病的树根中药,看完保准你会对脚下的土地刮目相看。

千年人参:一根须须都是宝 说起树根中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人参,这种生长在东北山林里的"草本之王",其实严格来说是五加科植物的根,老猎人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野生人参讲究"芦长碗密纹清晰",现在市面上多是人工种植的园参,但药效依然不容小觑。

人参最神奇的是"双向调节"功能,体虚的人吃它补气,上火的人用它能降燥,记得去年邻居王叔手术后气色蜡黄,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切片人参,配合红枣炖汤喝了一段时间,脸色果然红润起来,不过要提醒的是,人参种类很多,野山参大补易上火,西洋参性凉适合热体质,服用前最好找中医师辨证。

当归治痛:妇科圣手藏深山 甘肃岷县的当归田里,每年秋季都能看到药农们弯腰挖掘的场景,这种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的根,光是名字就带着传奇色彩——相传古人妻子痛经,丈夫在山中寻得此药根治,故名"当归"。

当归被称为"女科之圣药",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特别有效,我表姐以前总抱怨生理期腹痛,后来用当归片煮鸡蛋当早餐,坚持吃了两个月,现在经期连红糖水都不用喝了,不过当归味道甘苦,直接含服容易呛喉,建议切成薄片泡茶,或者炖鸡汤时放几片,药香融入汤里特别好喝。

黄芪固本:气虚人的续命根 内蒙古草原上的黄芪正在经历最后的采收期,这种豆科植物的根长得像鸡爪,老药工教我辨认时说:"金盏银盘菊花心,筋脉点点往上行",记住这个口诀就能买到好黄芪。

黄芪最擅长补气升阳,特别适合容易疲倦、爬楼梯喘气的气虚体质,有个简单验方:黄芪15克+枸杞10克,开水焖泡20分钟,每天喝两杯,坚持一个月会发现精神头明显变好,现在年轻人熬夜后脸色蜡黄,用黄芪煮粥代替早餐米粥,既能补气血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杜仲强腰:树皮入药根更佳 很多人知道杜仲能治腰痛,却不知道它的药用部位其实是树皮,不过杜仲树的根同样珍贵,特别是十年以上的老根,含有的绿原酸含量更高,在贵州山区,药农会特意保留老杜仲树的根,用来治疗风湿骨痛。

上个月公司组织登山,同事小刘爬到半山腰突然腰疼得直不起来,老向导从背篓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杜仲根片,让他含在舌下慢慢咀嚼,没想到半小时后真的缓解了,原来杜仲所含的桃叶珊瑚苷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对腰椎劳损有特殊疗效。

枸杞明目:红果果连根都是药 宁夏的枸杞田里,人们习惯把修剪下来的根晒干保存,别小看这些细根,它们含有的甜菜碱成分比普通枸杞果还高,是护肝明目的良药,当地老人常说:"枸杞根茶喝半年,眼睛亮得像电筒。"

新鲜枸杞根比较难保存,药铺里卖的多是切片烘干的"地骨皮",我自己试过用30克地骨皮加茉莉花茶冲泡,每天午后喝一大壶,连续喝两周后对着电脑久了眼睛也没那么干涩,不过地骨皮性寒,手脚冰凉的人要搭配生姜片一起煮才行。

黄柏治火:越苦的根越降燥 川黄柏的根皮剥下来晒干就是著名的清热燥湿药,这种芸香科植物的根含有特殊的生物碱,对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特别管用,记得小时候上火嘴角起泡,母亲就会去药房抓点黄柏根,加冰糖炖成苦茶给我喝。

现在发现黄柏根外用效果更好,把它磨成粉加蜂蜜调匀,敷在痘痘上能快速消炎,不过黄柏大苦大寒,体寒的人要慎用,如果只是轻微上火,可以用黄柏根煮水泡脚,通过足底涌泉穴引火下行,比吃药更安全。

板蓝根:防疫先锋的地下力量 这两年家家必备的板蓝根颗粒,原料其实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新鲜的板蓝根洗净切片后,表面会有一层淡淡的粉霜,这是有效成分靛玉红的结晶,老中医教了个偏方:流感季节用板蓝根根片泡醋,装在布袋里放在暖气片上熏蒸,整个房间都有股清凉药香。

不过要提醒的是,板蓝根本身性寒,脾胃虚弱的人不宜长期服用,预防感冒更推荐用它煮水漱口,既能清洁口腔又能抑制病菌,比乱吃药靠谱多了。

这些长在土里的中药树根,承载着几千年的养生智慧,下次去中药铺抓药,别忘了看看那些沾着泥土的根茎,它们虽然貌不惊人,却是大自然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不过要记住,再好的药材也要对症使用,就像老话说的:"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